事件: 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國度: 中國  

朝政: 北洋政府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17年   八月14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8月14日,北京政府對德、奧兩國宣戰,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結束90多年。由於大戰牽涉到列強在華的利益,中國也“希望”成為參戰國,以期收回某些列強在中國的利益,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但列強是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而非顧及中國利益的。回顧這段歷史,我們能深切地認識到:中國一定要成為一個強國,才能與世界各國“友好相處”。
  
  日本乘機占領青島
  
  1914年8月初,稱為同盟國的德、奧一方的國傢,和稱為協約國的法、英、俄一方的國傢,相繼嚮對方宣戰。由於這些主要參戰國在中國都有勢力範圍,於是,他們都拉攏中國,以期保有並擴大其在中國的勢力範圍。
  
  8月6日,北京政府宣佈中立。8月23日,日本第二艦隊封鎖膠州灣,要求中國把黃河以南劃為中立區,以便日軍行軍,要中方撤出膠濟鐵路沿綫及濰縣一帶的駐軍。
  
  袁世凱嚮他在辛亥革命時就熟識的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求計。朱告訴袁:日本已經參加協約國,英國不能抵製盟國。如中國對德、奧宣戰,中、日都是協約國,我們不能看着盟國欺負盟國,事情就好辦了。袁世凱表示中國可以考慮加入協約國,但不出兵歐洲。朱爾典說可以不出兵,中國在精神和物質上盡可能地支持就是盡了盟國的義務。袁世凱應允。
  
  10月28日,日軍包圍青島要塞,德皇威廉二世電令德軍堅守,“戰至最後一人”。11月7日日軍攻下青島,德軍要塞司令嚮守備部隊下了投降令。10日,日軍司令神尾與德國膠州總督華爾德舉行了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移讓禮”。
  
  不出兵的“參戰國”
  
  1917年3月初,一艘載有500多名中國勞工的法國郵船被德國潛艇擊沉。3月14日中國政府外交部照會德國公使,宣佈與德國斷絶外交關係,但是沒有宣佈參戰。隨後,中國警察占據了德國在天津和漢口的租界,海軍占據了自戰爭以來拘留在中國港121艘德國船衹,但沒有取消德國僑民享有的領事裁判權。
  
  4月6日美國對德國宣戰,繼而觸及到中國政府是否參戰問題。這時日本已經和英、法、俄、意4國秘密達成諒解,4國承認戰後日本在山東的權利;段祺瑞政府交給日本3個兵工廠由日本代為整理,並請日本軍官幫助中國政府練兵,段祺瑞政府得到日本一億日元貸款;法國還以日本促成中國與德國斷交作為支持日本的條件。由於英、法都支持日本的立場,美國也同意中國參戰。美日雙方還於11月2日簽訂了《藍辛石井協議》,美國承認日本在華享有“特殊利益”,日尊重美在華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
  
  8月14日段祺瑞的國務會議公佈了宣戰書,協約國和美國相繼嚮中國政府保證“盡力贊助中國在國際上享得大國當有之地位及其優待”。
  
  宣戰後,中國政府取消了德、奧兩國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收回了奧匈帝國在天津的租界;沒收了德華銀行;解除了奧匈帝國在華士兵的武裝等。中國給協約國運去大批糧食,嚮法國派去一個軍事調查團,繼續嚮歐洲和中東派遣勞工(參戰前已派遣),共17萬多人。段祺瑞利用這個時機嚮日本大藉款,並在編練參戰軍的名義下大肆擴充自己的實力,以求在國內實現段氏的武力統一。
  
  各帝國繼續“分贓”
  
  1918年1l月11日德國嚮協約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失敗告終。
  
  1919年1月18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瞭解决戰後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中國衝破了日本的阻撓,以參戰國的資格參加了和會。美、英、法、日對山東問題又進行了一番相互承認對方利益的交易。他們根本不讓中國參加有關會議,幾個大國都得到一些戰敗國的領土或殖民地。日本得到了原德國在太平洋的島嶼,這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進行太平洋戰爭埋下了伏筆。5月1日英國外交大臣將有關山東問題條款的主要內容轉告中國代表團,中國代表團再三索要草約文本和會議記錄,都被拒絶。中國代表團於5月4日嚮美、英、法嚴厲抗議,譴責這個犧牲中國主權的决定。6月28日是凡爾賽條約正式簽字的日子,簽約前3小時,中國代表團以中國政府的名義嚮大會提交了書面聲明:中國代表團“之簽字於條約不妨礙將來於適當之時機提請重議山東問題”,被最高會議退回。中國代表團衹好决定不在和約上簽字,並發表聲明:“媾和會議,對於解决山東問題以不予中國以公道。中國非犧牲其正義公道愛國之義務,不能簽字”。
  
  在巴黎和會上,各帝國主義國傢對中國,仍是互相掠奪、爭奪霸權。因互不相讓,最後有償地拉下日本在大戰期間在中國形成的霸主地位,使中國又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傢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國雖然是“參戰國”、“戰勝國”,但仍是一隻被豺虎欺凌傷害的羔羊。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