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重设翻译科
| 事件经过:
翻译科是清代科举考试中特设的一个科目,专为八旗学习满文、蒙文与汉文翻译者而设,适应了清代特点,带有清代的特色。顺治八年(1651)首次举行,后几开几停。雍正元年(1723)正月十六日,为给八旗子弟以进身之阶,雍正帝下令恢复,重设翻译科。后定制,应试者以八旗士子为限,考满文翻译者,以满文译汉文,或以满文作论,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士子均可参加;考蒙文翻译者,只以蒙文译满文,只限蒙古人参加。亦分为乡试、会试,均三年一次,然无殿试。初议乡、会试考三场,后定乡试一场、会试二场。实际上乡试照例举行,而会试至乾隆四年(1739)方举行,中试者俱赐进士出身,优者用为六部主事。尽管在雍、乾时期满人大多汉化、满文的实际用处并不显著,但因有翻译科作为八旗士子出身阶梯,故仍吸引了一些旗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