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建立密折製
| 事件經過:
為了加強皇權,有效地控製文武百官,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二十七日,雍正帝登基後僅七天,就建立了密折制度。雍正帝規定:前朝奏摺必須繳回,不容抄寫、存留、隱匿。兩天後,又頒旨:“內而大臣以及閑,外而督撫以及知縣,有適當人選,便具折密奏。”雍正元年(1723)二月十六日再下諭:“著科道每日一人上一密折,輪流具奏。一折衹言一事,無事亦須聲明。”其後又多次頒旨,製定了密折製的有關具體規章。可以上密折的人員,除科道官外,還有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提督、總兵等,以及皇帝特準人員,如職位較低的知府、同知等。未獲皇帝批準,任何人均無資格密奏。密折的內容,除陳事外,還可用來舉薦。所謂陳事,上自軍國重務,下至身邊瑣事,無所不包。雍正帝在全國佈置了許多密折人員作為耳目,彼此監視,因此,臣下或民間的許多情況可以通過密折來瞭解。凡上密折的人員,必須履行保密義務,不得讓任何人瞭解密折內容,密折外泄,必受處分。另外,密折經皇帝批閱發給本人看過後必須按期繳還,不得延誤繳期或私藏。此外,密折自繕折、裝匣、傳遞、批閱發回本人,到再繳回宮,都有一定程序,不許紊亂。密折製的建立,使官員間互相牽製,就連督撫大員亦不敢妄為,而皇帝則增加了耳目,洞悉庶務,以此牢牢控製了百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