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禹之鼎繪畫名著當時
| 事件經過:
康熙五十五年(1716),著名畫傢禹之鼎逝世,享年七十歲。禹之鼎字上吉,號慎齋,江蘇揚州府興化縣人。他出身微賤,曾為人僕役,由於喜歡筆墨,主要便教繪畫。學成後,他來到京師,在鴻臚寺序班任從九品官。康熙二十年(1681)八月,清政府派遣使節往琉球册封世子尚貞為琉球國中山王,禹之鼎曾充任伴使,陪同前往。康熙二十七年(1688),禹之鼎在京師畫成《王會圖》,形象地記錄了康熙年間朝鮮、安南、琉球等遣使入貢的情況。所畫人物微妙傳神,有人寫詩贊揚說:“禹生禹生真好手,風雨下筆吞瀛洲。錄名同上都護府,伴使直押中山舟。”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親徵噶爾丹,張玉書、高士奇、張廷瓚、陳元竜等隨行。禹之鼎繪成《北徵扈從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政府平定噶爾丹叛亂的功績。禹之鼎以畫人物肖像名重當時。他為許多名士作畫:曾為吳偉業寫照,為宋琬畫像,為陳廷敬畫《燕居課兒圖捲》、《水亭玩鵝圖》、《禇窗圖》,為王原祁畫像,為王士禛畫《幽篁坐嘯捲》,為吳(口景)畫《西齋圖捲》,為嶽瑞畫《芭蕉仕女圖》,為宋犖作《西坡六景圖》、《國門送別圖》等。禹之鼎畫人物畫,技法出入宋元諸傢,自成一傢之法。此外,他也善於畫山水景物,為陳廷敬作《水亭玩鵝圖》,樹石亭榭,雙鵝細草,色色雋永。他為王式丹畫《十三本梅花書屋圖》,也別具特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