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佩文韻府》修成
| 事件經過:
康熙五十年(1711),《佩文韻府》一書修成。該書是康熙帝命張玉書等七十六人撰,於康熙四十三年始修。它是一部匯編詞藻典故的詞典。《佩文韻府》根據元陰時夫《韻府群玉》和明凌稚隆《五車韻瑞》的“事係於字,字統於韻”的體例,又大加增補而成。因為康熙帝感到《韻府群玉》和《五車韻瑞》兩書韻漏不完、舛偽相踵,纔命張玉書等博採典籍,並把這兩部書的原有材料都包羅在內,《佩文韻府》原本不標捲次,衹依照一百零六個韻部,為一百零六捲,而中分二十四子捲,後因篇幅太多,乃編為四百四十四捲。該書編次字詞,先分平上去入四聲,平聲又分上平聲、下平聲,每聲都依韻目分作數十部,每部收入同韻的單字,每個單字下面排列尾字和這個單字相同的詞語,按二字、三字、四字的順序排列。所收單字、都註明音義,詞語下面,則列載名項出典。所收詞語典故,凡是《韻府群玉》、《五車韻瑞》所已采的,叫作韻藻,列在前邊,兩書所未收的,別標“增”字,排在後面。羅列的材料,各以經史子集為次。共一語而諸書互見的,則先引最初之書,其餘依次註在下面,又別以對語、摘句附於其末。康熙五十五年,康熙帝又命儒臣拾遺補闕,康熙五十五年續編成《韻府拾遺》。原來也不標捲次,後來除依一零六韻部以一韻為一捲外,又把其中篇幅稍繁者,分作六子捲,共為一百二十捲。《韻府拾遺》所補,體例是:為前編已有的單字,加註字書的反切;增補前編未有的單字,兼註音義;增補前編未有的詞語,叫作補藻;增補前編未備的註釋,叫作補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