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福建等地人民發動反富戶屯糧起義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聖祖康熙五十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711年四月

終結時間: 1711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康熙五十年(1711)四月,福建發生災荒,許多農民缺糧。當地富裕大戶,乘機屯積米糧,不顧百姓死活,企圖獲取暴利。泉州府永春、德化兩縣聯界地方人民,忍無可忍,發動起義,反對富戶屯糧。他們首先張貼揭帖,指出如果各處富戶,不將屯積米石糶賣,就必定要遭到搶奪。隨後,憤怒的人民組織起來,開始衹有幾百人,很快就發展到數千人。起義的人民搶奪富戶屯積的糧米,並竪旗放炮,拒敵官兵。康熙帝得知消息後,曾諭示大學士等說:起事百姓原非盜賊,衹因年歲欠收乏食,富戶又將米糧屯積,乃不得已而行之。既便如此,清政府還是派軍隊前往鎮壓。閩浙總督範時崇檄行汀州鎮、漳州鎮兩總兵官,調延平協遊擊楊英,從仙遊縣進兵,同安營遊擊晉賦,從安溪縣進兵;調漳州城守營遊擊林發,西路入剿;又調汀州鎮標遊擊楊潤,把守永定縣。起義的農民見清朝官兵四面合圍,便躲入太湖岩地方,後又聚衆和清軍拼殺。經過後洋及葉板兩地激戰後,起義農民損失較大,一百四十五人被官兵俘獲,張振、王富、蘇標等領導人先後被擒。起義農民並未因此停止鬥爭,起義的主要領導者陳五顯機智地躲過了清軍的搜捕,隱藏到大山深處。後來,範時崇采用剿撫並用策略,派人帶領牌照,到深山進行招撫,答應免除死罪,陳五顯等二十一人才於本年十月歸降清政府。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