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張英居官有“安心之法”
| 事件經過:
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張英病逝,終年七十二歲。張英,字敦復,又字夢敦,號樂圃,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縣)人。他於康熙二年中舉,康熙六年考取第二甲第四名進士,改授內弘文院庶吉士。張英在朝任職期間,曾隨侍康熙帝達二十餘年,是清初有影響的人物之一。張英在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期間,正職是禮部尚書。當時,正是烏蘭布通之役後,康熙帝舅父、一等公佟國綱在平定噶爾丹叛亂的烏蘭布通戰役中陣亡。康熙帝非常痛心,務求隆重祭葬。但編修楊暄撰寫的佟國綱祭文被康熙帝斥為極其悖謬,下令嚴懲楊暄,以懲戒將來。張英也因未能詳審祭文而被革去禮部尚書,直到兩年以後纔官復原職。然而,不及兩年,張英又因教習庶吉士之誤而被連降三級。儘管康熙帝認為張英與那些言行相悖的假道學有很大不同,並且後來仍命他任教習,但是,張英卻經過幾次波折之後,總結了一套“安心之法”。他經常以白酒一杯、清琴一麯聊以自慰,非理事决不做,費力輓回事决不做,敗壞生平、不可告人事决不做。在衙門裏,一事當前,衹往穩處想,不將迎於事前,也不留滯於事後。就這樣,張英剋服了往日形神交睏的狀態,終於又成為康熙帝十分信任的大臣之一。他升任為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平定朔漠方略》一書的總裁官。張英不僅是康熙朝的名臣,而且一生寫了許多書,主要有《周易衷論》、《易經衷論》、《書經衷論》、《存誠堂詩集》等。康熙帝得知張英逝世的消息後,心情十分沉痛,賜祭葬加等,謚號文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