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曹寅奉旨刊刻諸書
| 事件經過:
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康熙帝諭示江寧織造曹寅刊刻《全唐詩》,又命十名閑居江浙的在籍翰林參與校訂。曹寅受命後,即於揚州天寧寺開設詩局。他不僅董理刻事,隨校隨寫,不敢少怠,而且從釐定凡例,安排刻板,直到印刷、裝璜,也都親自過問。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全唐詩》終於刊刻完成。康熙帝認為該書刻的甚好,海內文人學士也稱譽該書是“康版書”。《全唐詩》是康熙年間彭定求等編成,九百捲,共收唐五代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附有唐五代詞,作者二千二百餘人,並附作傢小傳,按時代先後編次。間有校註,考訂字句異同及篇章互見情況。該書收羅宏富,可窺見唐詩全貌。不過,該書也有誤收、漏收,作品重出,小傳、小註錯誤等缺點。不久,曹寅又受命刊刻《佩文韻府》。該書四百四十捲,拾遺一百一十二捲,張玉書等奉敕編纂。書以元陰時夫《韻府群玉》和明凌稚陵《五車韻瑞》為基礎增補而成。全書按《平水韻》一零六韻排列各字,下註反切和各書釋義,然後以二字、三字、四字的順序排列詞尾相同的韻藻,下列古書用例。其次是對語――對仗的詞語及摘句,即包括這個詞的詩句。兩書原有的詞語列前,增補的詞語列後,標上“增”字。本書材料豐富,詞目多達七十萬條,徵引典故時註明出處,為人們查找典故提供了方便。該書因是輾轉抄來的材料,未加核對,故錯誤較多。曹寅除奉旨刻書外,還捐資刻印了施閏章《學餘全集》,朱彝尊《曝書亭集》等,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産生了一定影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