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著名詩人葉燮病逝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聖祖康熙四十二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703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康熙四十二年(1703),著名的詩人,詩歌理論傢葉燮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歲。葉燮,又名世倌,字星期,號已畦,蘇州府吳江(今屬江蘇)人。他出身於世代書香和仕宦家庭,父親葉紹袁是明朝進士,曾任工部主事,後因厭惡官場生活,辭官回傢。紹袁的子女都能詩善文,全家人吟詩唱和,自相娛樂。這樣的家庭環境,對葉燮産生了重大影響。他四歲就能誦讀《楚辭》,少年時已作詩詞數百首,且都詞藻華麗。康熙初年,葉燮鄉試中舉,後又考中進士,被選任江蘇寶應知縣。當時正值三藩叛亂時期,上司逼迫他在賦稅上剋剝。葉燮寧願藉貸措辦,也不願嫁禍百姓,結果,他被彈劾去職。葉燮離官後,開始了長期的流浪生活。他曾遊歷泰山、廬山、黃山、嵩山等,幾乎走遍了全國的名山大川,這些豐富了他的生活,對他的詩歌創造和詩歌理論的創立十分有益。葉燮推崇杜甫、韓愈、蘇軾的詩,學習他們詩中沉鬱、新奇、豪健等特點。葉燮詩歌內容多能反映人民生活的苦難,譴責官吏的腐敗和濫殺無辜,詩句富有新奇感人的力量。在詩歌理論方面,他不滿意明代前後七子李夢陽等人的復古論調,認為詩歌是人們感情衝動的産物;詩歌的發展不會衰退,而是長盛不衰;詩人應當敢於思考,打破傳統偏見;詩人的志趣、理想以及對生活的態度、認識和判斷能力,是詩歌創作的基礎,决定了詩歌的生命。葉燮的主要著作有《已畦集》、《已畦詩集》、《詩集殘餘》等。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