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唐甄寫成《潛書》
| 事件經過:
康熙三十八年(1699),唐甄寫成《潛書》,對後世産生了深遠影響。唐甄,原名大陶,字鑄萬,晚年改名甄,號圃亭,四川達州(今達縣)人。明代,唐氏是達州富豪。唐甄父親階泰曾任蘇州府吳江縣、南京禮部精膳司郎中。清朝建立後,唐氏一傢多因抗清而死,唐甄也不能回歸故土,便以其父仕所吳江為第二故鄉。康熙初年,唐甄經吏部考選任山西長子知縣。任官期間,他奬勵農桑,整頓社會風氣,獲得好名聲,後因處理逃人案受牽連罷職丟官。隨後舉傢遷往蘇州。多年仕宦生活,加深了唐甄對社會的認識。他决心以著述“權衡天下”。為了抒發政治主張和學術見解,在四十歲時他發憤為文,開始《衡書》的撰寫,天道人事,前後古今,具備其中。康熙初年,《衡書》初成十三篇,在名士魏禧幫助下刊刻問世。到了晚年,政治失意,生活凄楚,唐甄無法抗拒生活的重壓,便繼續《衡書》的寫作。唐甄安於貧睏,專心著述,在他七十歲時,歷時三十年,終於最後完成了《衡書》的撰寫。他因一生遭受坎坷,書成後便將書名改為《潛書》。全書以論學、論治分類,分為上下兩部,共九十篇。該書撰寫宗旨是上觀天道,下察人事,遠正古跡,近度今宜,根於心而致於行,如在其位而謀其政,並非虛言。康熙四十三年(1704),唐甄去世後,《潛書》得以刊行。當時的著名學者潘來對該書給予很高評價,認為該書論學術、論治道皆人所不敢言者,必傳後世而無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