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三徵噶爾丹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聖祖康熙三十六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697年二月6日

終結時間: 1697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初六日,康熙帝又一次往徵噶爾丹,啓行率軍往寧夏。十一日,抵達宣化府;十九日,出邊,諭示山、陝、甘三省巡撫:一切御用所需,均由內廷措辦,不得煩民;所過地方多行結隊太擾纍百姓,今後一律禁止。三月初四日,康熙帝至神木縣。噶爾丹子塞卜騰巴爾珠解到,問話時戰慄不能對,遂遣送京城,命皇太子傳諭諸王大臣、八旗官兵、民人等閱視,交理藩院拘禁。十九日,康熙帝至定邊,准許蒙古人在定邊、花馬池、平羅城三處就近貿易,許漢人與蒙古人在邊外一同耕種,各自約束,勿緻爭鬥。二十六日,康熙帝抵達寧夏。閏三月初九日,康熙帝召川陝總督以下文武官員,對他們說:巡行至此,見沿邊地方土瘠民貧,但兵丁非常精銳。對兵丁應善於撫綏,他們應得的錢糧要如數發給。聞聽近來營中虛報兵數,冒領錢糧,陝西尤其厲害。你們官員都有俸祿,衣食不缺,如果剋扣虛冒,就是犯罪。因噶爾丹睏迫已極,不必動用大兵徵討,這一天,康熙帝便命昭武將軍馬思哈選精兵二千進擊。十一日,康熙帝又命孫思剋、博霽兩部斬駐甘州,由阿南達及提督李林隆率兵二千前往搜剿。十三日,噶爾丹敗死。十五日,康熙帝離寧夏往白塔,經雙河堡至黃河西岸,四月初一日抵狼居胥山。十八日,康熙帝在給宮總管太監的諭旨中表示:這次率師親徵,除剿滅噶爾丹外,也是為了收服邊外厄魯特蒙古各部落,以為萬年之計。四月初七日,康熙帝班師,於黃河西岸登舟啓行,經伯都納、濟特庫,二十五日登舟陸行。在回師途中,康熙帝作《凱旋言懷》詩,詩中寫道:“黃輿奠四極,海外皆來臣。眷言漠北地,煢煢皆吾人。六載不止息,三度勤徵輪。邊拆自此靜,亭堠無煙塵。兵革方既偃,風教期還淳。興廉遵昔軌,崇文育群倫。所用惟纔俊,非僅榮簪紳。爾俸與爾祿,脂膏出細民。永念固邦本,不愧王國賓。”抒發了勝利的情思和舉賢任能振興國傢的願望。康熙帝在給宮中總管太監的諭示中,也表露了自己的心境,他說:噶爾丹已死,各部都已歸順,大事已畢。聯兩年之內三出沙漠,櫛風沐雨,並日而餐,不毛不水之地,黃沙無人之境,可謂苦而不言苦,人皆避而朕不避,千辛萬苦之中立此大功。五月十六日,康熙帝返回京城。康熙帝這一次往徵噶爾丹,除相機剿撫處,便中還巡覽了邊境形勢,視察了軍民生業。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