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劉獻廷治學有成就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聖祖康熙三十四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695年七月

終結時間: 1695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著名學者劉獻廷去世,年僅四十八歲。劉獻廷,字君賢,又字繼廣,號廣陽子,順天府大興(今北京市)人。他少年時期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經常徹夜不眠,刻苦攻讀。清朝修明史,他應邀參加編撰工作,不署銜,不受俸,不受館職,衹是客居徐元文傢中。修史期間,劉獻廷經常到京城外面遊覽,有時,幾十天不歸,歸來即把所見所聞告訴同是修史者萬斯同,萬斯同便拿書中記載進行核證。劉獻廷治學提倡研究和瞭解現實。他認為:學者如果衹知道過去而不瞭解現實,縱使博覽群書,也衹能算半個學者;當然,要瞭解現實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指出:清史館許多人考古有餘而不切實用。他還批評說:天下事沒有不從格物緻知入門的,而今讀書學道的,都魯莽滅裂從事,以致於忙碌終身一無所獲。這種批評切中了當時學者治學的弊病。在修史期間,劉獻廷經常與館內友人討論天地陰陽之變、古今興亡之故、方輿要害、人才邪正以及兵法、文章、典製等,在許多問題上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一生治學廣泛,對於律歷、書教、音樂、理學、詩文、佛老、象緯、醫藥、法律、軍事、農桑等均潛心研究。他主張結合西方先進技術改進中國傳統歷法,主張應當重視火器的使用和改進;主張不僅要註重疆域沿革及山川要塞的研究,尤其要註重河道變遷的研究,等等。劉獻廷著有《新韻譜》、《廣陽詩集》、《廣陽雜記》等。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