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Event Details:
康熙二十八年(1689)四月初五日,俄国戈洛文使团派使者洛吉诺夫至京,向清廷议定中俄边界使团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致函,内容有请中国代表团前去会谈,双方人数均应相等,相会地点应在两国边界之间。清廷决定在尼布禁会谈,并于九日派官同洛吉诺夫同来人携答书先往。二十六日,索额图、都统公佟国纲、都统斑达尔善和文达等代表离京赴尼布楚。行前,康熙帝谕以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楚为界,如俄国使者恳求尼布楚,可即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时戈洛文使团随带大批军队,康熙帝遂命随索额图陆路官兵为一千四百名,复命郎坦、萨布素等率水路官兵一千五百名前往,并通知戈洛文,说明原委,请其勿生疑虑。郎坦、萨布素、索额图、佟国纲等分别于六月十日和十五日到达尼布楚,因戈洛文未到,遂致函敦促。七月四日,戈洛文到尼布楚。五日,双方开始做会谈准备工作。八日,举行了第一次正式会谈。此后,双方代表在会上会下多次交涉。由于戈洛文态度傲慢,出言无礼,并拒绝中方方案,谈判陷入僵局,被迫休会。十日始,转为会外谈判。俄方因得到中方翻译、传教士徐日升和张诚的暗中相助,谈判遂继续进行。本次谈判历时十四天,在中方做出重要让步的情况下,双方于二十三日达成协议,二十四日正式签约,即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文本为拉丁文,两国使臣交换了经过双方签名盖章的满文本、俄文本和拉丁文本。条约共六条,其中,中俄东段边界的划分是最重要的部分。条约明确规定: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两国国界。这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理江流域的广大土地为中国领土。此外,条约还金属制造对越界侵略和逃人的处理、中俄两国人民相互贸易和尽行拆毁俄方所筑雅克萨等内容。条约还以华、俄、拉丁诸文刊于石,置于两国边界,以作永久界碑。康熙二十九年(1690)三月五日,工部规定:在额尔古纳河口和格尔必济河口分别立碑,二碑均高八尺、宽三尺一寸、厚八寸,正面刻满、蒙、汉文,背面刻俄、拉丁文。次年后,清廷正式立此界碑。《尼布楚条约》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奠定了了基础。它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