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康熙帝智擒鰲拜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聖祖康熙八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669年五月16日

終結時間: 1669年  

地點: 中國

康熙帝智擒鳌拜
事件經過:

  康熙帝對鰲拜專權早有察覺,考慮到他勢力太大,如在外廷逮問,容易激起事端。便挑選了一些年少有力的侍衛,讓他們經常練習布庫(撲擊)之戲,即使是大臣入奏時也不回避。鰲拜認為康熙帝年輕貪嬉,性懦弱,不以為意,更加肆無忌憚。康熙八年(1669)五月十六日,鰲拜將入見,康熙帝召這些侍衛入宮進行了妥善的安排。稍許,鰲拜入見。康熙帝一聲令下,侍衛們以高超的撲擊之功,將鰲拜擒獲。同時,命議政王大臣等逮捕鰲拜的十三名黨羽,及另一輔政大臣遏必隆等有關官員。康熙帝諭稱:“鰲拜於朕前辦事不求當理,稍有拂意處,即將部臣叱喝。又引見時鰲拜在朕前,理宜聲氣和平,乃施威震衆,高聲喝問!”還有結黨專權,擅用親信,閉塞言路等等。因此,“鰲拜等倚仗兇惡,棄毀國典”,一並嚴拿勘審。五月二十八日,議政王大臣康親王傑書等審問鰲拜同黨,定出鰲拜罪狀三十款,如欺君自專,擅殺蘇納海等人,陰謀陷害熊賜履等等,又審出其同黨十二人,擬處以極刑。康熙帝聞訊,傳旨:念鰲拜效力年久,不忍加誅,著革共職,抄沒傢産,嚴加拘禁。對於鰲拜的衆多黨羽,或處絞,或斬首,或鞭責,或革職,或降職,或抄沒傢産,或帶罪留任,但多數得以活命。同日,康熙帝傳諭內外文武官員,宣佈了鰲拜及其同黨的始末和判决情況,強調“自後務須洗心滌慮,痛改前非,遵守法度,恪共職業,以副朕整飭紀綱,愛養百姓至意。”對於諸多被陷害大臣,死者平冤昭雪,生者官復其職。不久,鰲拜死於禁所。康熙帝命將其子那摩佛釋放。自鰲拜被擒後,康熙帝纔真正實現了“親政”。從此,他奬廉懲貪,銳意圖治,為清王朝的統一和強盛奠定了重要基礎。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