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之声
北美楓
百科
百科
字典
成語
找字
文字樹
文字通
知識樹
漢英
英漢
互譯
時光隧道
朝政
國度
今日是何年
讀書
詩歌
小說
歷史
百科
散文
旅遊
劇作
搜索
用戶
密碼
登陸
註册
English
簡體
繁體
pīnyīn
我的
圖片
我的地圖
北美枫文集
似曾相識
詩歌
小說
歷史
百科
散文
旅遊
劇作
北美枫
意見反饋
關於我們
頁面幫助
幫助
事件:
香港海員大罷工
國度:
中國
朝政:
北洋政府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922年
元月12日
終結時間:
1922年
三月8日
地點:
香港
事件經過:
海員的生活狀況
中國海員的生活狀況,其最感痛苦的有四:第一,是工資的微薄。普通工資每月大概在二十元以下,而物價又逐年飛漲,譬如米,一九二二年時,上海增加到百分之一二.五,香港增加百分之一五。因此,海員工資不夠單身維持生活,若有傢屬更是困苦顛連了。故中國海員中往往有因生活艱難而做偷運軍火的冒險事業。但這種事業,幸而不被破獲,可得微利,不幸而被破獲,本人必須潛逃,否則必須被捕坐監或被殺。第二,是包工製的剝削(粵語叫包工為“洗馬沙”)。海員中有所謂“館口”,約有三種:一種叫“洗馬沙館”,由包工頭設立,與船東勾結,包攬介紹海員工作。凡找工作者必須賄賂工頭數十元不等,上船作工後,海員工資中抽扣十三元或十五元歸包工頭。一種叫“君主館”,由個人設立,營業性質,亦與船東勾結。凡加入者須納入館費數十元,方有候工資格。在館食宿,由館主收飯錢和徵收其他種種名義用費。介紹工人上船作工,並不按先後秩序輪流,而是由館主個人意志支配。一種叫“民主館”,亦名“兄弟館”,海員合股組織,係公共宿舍性質,自然比較公平;但海員多不識字,故必請知識分子做館中管理先生,此管理先生積久則把持館務,從中漁利,剝削工人。上述三種館口,香港一處便有一百三十餘處之多。自然以前兩種為最有勢力,很顯然的,因包工者與船東勾結,海員不經過他則得不到工作;既得工作如不經常報效他,又隨時可以取消工作,因此海員衹有忍氣吞聲受包工製的剝削。第三,是待遇的不平等。中國海員與白種海員雖做同樣工作,並不能得同等工資,普通是十與二之比。一切待遇更是懸殊。譬如住房,白種海員,一二人一間房,中國海員則須五六人一間;而且中國海員住房不是火艙附近,便是空氣與光綫不足之處。沿海內河輪船大半沒有海員住房,貨堆上、通路傍、煤炭裏,便是他們的臥處。其他凌辱打駡及罰金等酷虐待遇,不可勝計。第四,是失業恐慌。自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後,手工業與農業破産,沿海一帶,失業農民及手工業工人,群趨大都市找尋工作,於是大都市裏經常的有廣大的勞動後備軍。船東與包工者恃有此經常的廣大勞動後備軍,得肆無忌憚的對在業海員施行無情的剝削。你如不願受此剝削,就把你擠出於輪船之外。香港一處,海員失業的經常總有一兩萬人。海員失業後,就衹有餓肚皮,睡馬路。[編輯本段]罷工的準備及其爆發
海員的經濟生活狀況既如上述,基於經濟痛苦,他們就有起來鬥爭的可能,又何況當時世界革命潮流非常洶涌。海洋輪船來往東西洋,他們受此潮流的激動,獨得風氣之先,那有不發生階級覺悟的道理?就是內地亦發生不斷的自發的罷工鬥爭,香港機器工人罷工更給海員以眼前的實例。因此香港海員首先便掀起中國第一次罷工高潮的第一怒濤了。
一九二○年有寶泰辦館者,企圖包攬英國昌興公司輪船的海員雇用權,引起海員的公憤。其時海員中有蘇兆徵林偉民等積極分子,從此便乘機開始從事宣傳與組織。一九二一年三月六日便成立海員工會,定名為“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但中國海員籍貫既殊(最多的是廣東人和寧波人),方言亦異,鄉土觀念幫口觀念又深,當時很難團结,工會依然還是空的。但工會此時已明白,要工會取得群衆信仰必先從小鬥爭做起,於是用工會名義嚮輪船辦了幾次交涉,如抗議毆打海員,和要求恢復海員工作等,結果皆得勝利,因此群衆對工會的信仰日益加深,而加入者亦漸漸多起來了。不久,工會更進一步提出增加工資的問題,準備大罷工,組織“增加工資維持團”專辦此事。另組織“徵求隊”、“勸進隊”、“宣傳隊”、“防護破壞罷工隊”、“交通隊”以及各種秘密機關;並在廣州設立辦事處,預備罷工後工人回廣州,因罷工後事實上工人必須離開香港回廣州。關於罷工經費亦着手募集。又發出工人生活表及要求條件到各埠各船給海員傳觀,同時並派人到各埠各船報告工會情形及罷工準備情形。另外還聯絡外國海員要求援助;聯絡中國其他運輸工人要求援助;各國工會凡知道地址的便發信要求援助。茲將要求條件列舉於下:
(一)工資十元以下者加五成;十元至二十元加四成;二十元至三十元加三成;三十元至四十元加二成;四十元以上者加一成。
(二)工會有支配工人權(按即職業介紹權)。
(三)雇工合同簽定時,工會有派代表權。
一九二一年九月,工會嚮資方提出加資要求,資方不答;十一月又提出,又不答;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二日第三次提出,並申言限二十四小時內答覆,否則罷工。當工會第三次提出要求前,已約定對工會有信仰的輪船海員為領導罷工的中堅。果然不到十二小時,罷工便爆發了。凡香港開往廣東內地的廣州、江門、澳門、梧州的輪船以及到港的英、荷、法、日、美各國的海洋輪船,霹靂一聲,一致罷工。當時數約一千五百人。
罷工實施後香港政府甚為失驚,因為這是出乎它的意料之外。當晚便派華民政務司(這是專門管理中國居民的官員,當然是英國人)到海員工會,帶半譏諷半威嚇的勸告,叫海員回船作工,工資將來慢慢商量。工會堅持非答認條件誓不上工,此時群衆擠滿工會內外,大傢高呼罷工口號,華民政務司衹得狼狽退回。
次日,罷工海員搭火車回廣州。其他輪船繼續到港,陸續罷工。這種形勢,很快的影響到新加坡,暹邏,上海等口岸。汕頭亦隨即加入罷工。有些船在半路便罷工。有些船不敢開來香港。一星期之內,罷工海員已達六千五百人。罷工總辦事處設於廣州,於香港設分辦事處,並設秘密機關。汕頭另設辦事處專管汕頭。[編輯本段]罷工過程
1922年初,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爆發了中國海員大罷工。
香港中國海員長期遭受英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和資本傢、包工頭的殘酷剝削及種族歧視,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資微薄,與白人海員同工不同酬,工資待遇不及白人海員的五分之一,還常遭受凌辱、打駡及剋扣工資,並隨時受到無故開除的威脅。
1921年3月,蘇兆徵、林偉民等在香港組建中華海員工會聯合總會。1922年1月12日,在第三次嚮資方提出增加工資的要求被無理拒絶後,香港中國海員忍無可忍,在海員工會聯合總會的組織領導下,開始舉行大罷工。短短一個星期內,罷工規模迅速擴大,海員紛紛從香港返回廣州。廣州各工會給了香港海員以積極的支持和協助。從1月底開始,香港運輸工人舉行同情罷工。罷工使五條太平洋航綫和九條近海航綫陷於癱瘓。
中國共産黨對香港海員罷工極為關註,在廣州組織成立了香港罷工後援會,做返穗工人的後盾。中共廣東支部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委組織全體黨、團員參加接待和其他各項工作,發表《敬告罷工海員》書,及時對罷工運動予以支持和引導,號召海員團结一致,嚴守秩序,註重自治,堅持到底。
黨領導工人運動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號召全國工人支援香港海員大罷工。上海、湖北、河南等地以及京奉、京漢、隴海、京綏等鐵路工人,紛紛成立香港海員罷工後援會。香港各行業的中國工人為支援海員鬥爭,於2月底實行總同盟罷工。到3月初,罷工總人數達10萬人,香港完全陷入癱瘓狀態。
港英當局采取離間、恫嚇、威脅手段對待罷工海員,宣佈海員工會為“非法團體”,派出武裝軍警實行戒嚴,封閉海員工會會所,逮捕罷工領導人,從而更加激起了海員和廣大工人群衆的義憤。從2月初起,罷工從要求增加工資的經濟鬥爭,發展成為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政治鬥爭。
3月4日,數千名罷工工人徒步經沙田返回廣州,港英軍警竟嚮手無寸鐵的工人開槍掃射,當即打死6人,打傷工人一批,造成震驚中外的沙田慘案。帝國主義的暴行,激起廣大工人和各階層群衆的強烈義憤,紛紛提出強烈抗議。港英當局和輪船資本傢迫於形勢,遂不得不嚮工人屈服,答應了海員工人的基本要求:分別增加工資;實行新的雇用船員辦法,以減少工頭的中間盤剝;撫恤“沙田慘案”死者傢屬,賠償傷者醫藥費;恢復被取締的工會,釋放被捕工人等。
3月8日,歷時56天的香港海員大罷工宣告勝利結束。廣州10餘萬工人在東校場舉行大會,歡送香港工人勝利返港。會後舉行大遊行,先後加入遊行者達30餘萬人,罷工的勝利,有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者的氣焰,推動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編輯本段]香港政府的恐慌
罷工之勢既成,香港政府極為恐慌。一月十六日,宣佈戒嚴令以恫嚇罷工工人。十七日又出一通知,內中提出船主的條件以期緩和罷工。其條件如下表:
輪船種類 海員要求 船主的還價 相差
百分 百分 百分
(一)沿海輪船 三五·○ 一五·○ 二○·○
(二)內河輪船(中國) 三二·五 二五·○ 七·五
(三)其他中國的輪船 三二·五 二五·○ 七·五
(四)省港澳輪船(英國) 二五·○ 一五·○ 一○·○
(五)其他英國輪船 二五·○ 一五·○ 一○·○
(六)爪哇綫 一七·五 一二·○ 五·五
(七)太平洋綫 一七·五 七·五 一○·○
(八)歐洲綫 一七·五 七·五 一○·○
(九)澳大利亞綫 二○·○ 一○·○ 一○·○
由上表看來,海員的要求與船主的還價相差實在太遠,於是海員不理,銳意擴大罷工。
的確,海員罷工可以致香港於死命。因為香港是一個孤懸海口的小島,它的海上轉運業,雖在遠東是首屈一指,但是本地的出産,不能供給五十二萬八千零九十的人口之用,所有一切糧食及一部分日用必需品從中國內地運來。譬如梧州的雞鴨,廣州的豬肉、牛肉,汕頭的水果,上海的紡織原料和服裝用品,此類日用品,都得仰海運的供給。海員罷工後,食物就驟形停頓,而物價則突然飛漲,看下表便知。
十三種食物市價表
一月十日 一月二十四日
食物(以磅計) 價目(以元計) 增加百分數
米 ○·一三(元) ○·二二(元) 六九·二
鮭魚 ○·四○ ○·六○ 五○·○
鯉魚 ○·一三 ○·三二 一四六·○
鱘魚 ○·二四 ○·二八 一六·七
竜蝦 ○·三二 ○·四○ 二五·○
蟹 ○·三六 ○·四○ 一一·一
豬肉 ○·二○ ○·二六 三○·○
羊肉 ○·三四 ○·四○ 一七·六
牛肉 ○·二○ ○·三○ 五○·○
牛肉排 ○·一九 ○·三○ 五七·九
雞肉 ○·三四 ○·四二 二三·五
雞肉排 ○·三二 ○·四四 三七·五
鴨 ○·二八 ○·三二 一四·三[編輯本段]香港運輸工人同情罷工
至一月底有香海運輸工人同情罷工的事。當海員罷工時,本擬聯絡其他運輸工會一致罷工。但運輸工會非常復雜,大半由工頭或小買辦做中心,故當時尚意存觀望。後來輪船越停越多,事實上他們已無工可作,經海員工會之活動,不到半月他們就同情罷工了。從前有一兩衹船偷偷摸摸起落貨物逃去,到運輸工人全體罷工,則完全停頓。於是罷工人數增至三萬人以上。此時正值中國舊歷年關,香港形勢更形嚴重。
二月一日,香港政府下令封閉海員工會及其他同情罷工的運輸工會,逮捕罷工領袖和工人,並架大炮對住海員工會,將工會招牌拆去,理由是:“海員工會打算陷本殖民地生命於危險之境”。[編輯本段]調停與破裂
香港運輸工人既一致罷工,使香港政府更為睏難,對付罷工政策,軟硬兼施既均無效力,不能不出於托人調停之一道。首先嗾使華工總會到廣州協同基督教青年會和中國航業公司嚮海員工會調停。海員工會說:“這次罷工,香港政府不但不居中調停,反而采用高壓手段,封閉我工會,逮捕我工人,野蠻之極!我們衹有堅持到底!”這一場調停遂無結果。
華工總會調停既失敗,香港政府又嗾使東華醫院用街坊名義出面調停,寫信到廣州請海員工會派代表到香港(東華醫院,乃留居香港的中國紳商之大集團,其名義是一醫院,其實是一社會集團,不用說是一仰承帝國主義頤指氣使的洋奴組織。故在香港頗有政治勢力)。海員工會派了五個代表去,於是東華醫院調停之一幕喜劇便開場了。
此時因香港政府封閉工會,拆去工會招牌,故海員工會的要求首先提出恢復工會為先决條件。紳士們說:恢復工會是可以,是要改變招牌,添多或減少幾個字。因為香港政府煌煌文告宣佈封禁,你們是知道的,這是政府的威信所關。海員代表說:“工會招牌——‘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一字也不能增,一字也不能減,而且要給還原有招牌。”紳士們見話不投機,乃改變態度,說起妙語來了:你們罷工我們不反對。但你們要顧念現在香港的糧盡食絶,豈不把幾十萬留居香港的中國同胞活活地餓死。海員代表說:“是的,香港居民將絶食,這是實情。我們早已預計到的,而且早已挂念着的。但是,我們挂念香港居民,而你們卻一點也不挂念海員,我們海員老早就有幾十萬要餓死了。我們此次罷工,更苦得要命,天寒肚餓,你們為什麽不曾說一句救濟的話呢?”說來說去,不着邊際。海員代表聲言:“增加工資,改良待遇,是天經地義的事。而香港政府反把工會封閉,且把同情罷工的工會也封閉;還要逮捕工人,拘禁領袖,是何道理?你們為什麽衹替政府說話?政府既沒道理,你們為什麽不幫助我們。你們若有本事叫政府給還我們工會招牌,就有話可說,否則我們即刻回廣州去。”海員代表立起身來要走。紳士們知難輓回,便說:我們同去華民大人處說情,可以不可以呢?海員代表表示拒絶,後經紳士再三要求,海員代表方允許。
到華民政務司後,華民司說:“因為你恐嚇他人罷工,故政府封閉工會,現在不能把工會招牌還給你們。恢復工會可以,但名稱要改。加資問題,你們是知道的,各船情形不一樣,將來或增或減,我們舉出代表按照公道評判,看那船該加,那船該減。”海員代表說:“恐嚇他人罷工,有何證據。用莫須有的罪名,用機關槍拆去我們工會招牌,搶去我們工會傢具,還說我們恐嚇。中國海員罷工是多麽文明喲,你看,香港自罷工後,秩序比前好得多(按意即謂市面蕭條)。英國煤礦鐵路海員三角罷工,我們中國海員去到倫敦,他們還要我們一共參加。現在我們還沒有邀請各國工人同情罷工哩。說到加工資,如果香港政府主持公道,早就應該調解。我們三次嚮資方提出要求時,同時通知政府,而政府看不起中國海員,全然不管,因此激成罷工。說到將來舉出代表公道評判解决加資問題,那我們‘唔領過的咁ロ既喲’(按即不上這個當的意思)。現在的問題很簡單,第一送還工會招牌,第二承認加資條件,我們立刻上工。如工會招牌要改,那麽加資問題也不必談了。”海員表示明天回廣州去,華民司說:“西人商會要找你們談話。”
當晚上海銀行大班,渣甸洋行大班,wion燕梳公司大班等請海員代表談判,非常秘密,不許傍聽。他們問:“你們願意華民司參加嗎?”海員代表說:“有什麽不可以。”華民司亦一同參加。洋資本傢說了一套與華民司相類似的話,海員代表亦用與答覆華民司相類似的答覆。說到恐嚇罷工一事,海員代表否認,華民司說:“是事實,現在許多人願回香港做工,你們強迫他們不許回來。”海員代表說:“省城太遠了。拿香港來說吧,有館口一百三十餘間,每間總有數十人,為什麽他們不肯上工?是誰恐嚇他們。”說到加資一事,海員代表說:“找公正人調查評判,我們不能接受,衹有說定加多少,大傢簽了條約,纔是實際。”說來說去,說了幾個鐘頭,海員代表堅持恢復工會給還招牌為先决條件。他們說這事要請示“兵頭”(按即香港總督,他有統率香港海陸軍的全權,故俗稱之為兵頭)。
一場談判無結果而散。
到此時已是山窮水盡了,香港政府暗使華商總會約海員代表去談話,勸他們明日莫回廣州,等西商請示“兵頭”看有什麽商量?有羅旭初者,香港著名的大紳士,約海員代表到他的寫字樓去,他說:“今天的事你幾人幫助我一下就可解决。”海員代表說:“什麽叫幫助?你不來幫助我們,反叫我們幫助你!”他說:“一切都在你們身上,你們說什麽就可解决。”海員代表已料定羅旭初有行賄的意思,乃說:“我們什麽都取决於罷工工人,那能說在我們幾人身上。”說畢不顧他的強留而走了。
第二日華民政務司叫海員代表去,拿出公文來,大意與華民司昨日所說相同。海員代表立即拒絶。說:“工人委托我們要恢復工會給還招牌為先决條件,現既辦不到,帶此公文何用?”既而說:“帶回公文也可以,但我們在此鄭重聲明,並不是接受了公文上的什麽條件。”
香港政府佈置了這一個天羅地網,假使海員代表不得其人,真的,是會落在他們的圈套中的。你不看中國的大紳士、西商大老闆、華民大老爺,從前眼角都不瞧工人的,今則這樣和順與謙恭,甚至於表露行賄的意思,如果海員代表稍一動搖,全盤糟了。然而海員代表卻不激不隨,堅持到底,應付裕如,不能不說是難能可貴。海員代表之一便是蘇兆徵,說話亦以他為最多。[編輯本段]雙方的鏖戰
調停破裂以後,香港政府乃改變了策略,進行破壞罷工。派人到上海、菲律賓、印度等處招集新工。上海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得此消息後,便糾合寧波海員公所阻止招募新工行動,李啓漢便因此被捕入獄。但在上海所招得來的新工幾百人,經過汕頭時便給汕頭罷工辦事處說服了一大半,一小半到了香港。有幾衹船是給新工開走了,但技術不好,在海上發生了危險。在菲律賓印度招募得來的新工,情形大致相仿佛。海員工會除通電各處工人團體請求製止招募新工外,並派“防護破壞罷工隊”暗殺招募新工者,在香港刺殺梁玉堂一名(行刺的工友被捕,工會替他打官司,一直打到倫敦理藩院,終被判决死刑,絞絶)。因此香港政府這一新策略又告失敗。
罷工海員方面的政策,便是更加加緊封鎖香港。擴大糾察隊的組織,分派到各海口去,禁止糧食運往香港,到處受農民工人的幫助,甚至小商人和土匪也起來幫助了,此時真是一莖菜,一粒米都不能到香港,香港糧食更行恐慌。從此雙方對峙的局面更加嚴重。二月中旬罷工的船衹有如下表:
英國 八二衹 五八、三六八噸
中國 三六衹 三○、一六六噸
日本 一五衹 三六、四七四噸
荷蘭 一一隻 二七、四一七噸
美國 八衹 一四、五二九噸
挪威 七衹 八、七九八噸
法國 四衹 三、○五三噸
丹麥 一隻 一、四五六噸
葡萄牙 一隻 一、一四五噸
暹邏 一隻 九九八噸
總計 一六六衹 一八二、四○四噸
這次罷工實在太可怕了,好像時疫一樣,傳染得異常迅速,衹要那船上有中國海員,並不要工會的命令,他們便自動的離船上岸。所以各地輪船都認香港好像一時疫區域,不敢開來,或者衹在港外稍停便走,或者徑直不停,由西來的直達上海,由東來的直達新加坡或小呂宋。[編輯本段]香港全市工人同情總罷工
調停破裂以後,香港其他工人及一般平民對香港政府皆表示憤激而同情海員。先是香港各工會曾開聯席會議,議决海員罷工,我們要大傢同情援助,如運輸工人同情罷工不能勝利,則我們一致舉行總同盟罷工。海員工會此時便根據此一决議嚮各工會大肆活動,工會都表同情。但不能立時即罷,因香港一般習慣,工人須到月底才能取得工資,此時正是二月中旬,不能不略等些日子。各工會共派出七個代表,到廣州與海員工會商議籌備一切,並組織“全港同情罷工辦事處”。他們衹提出援助海員,並未附加自己條件。
雖然如此,當前卻來了一個障礙,就是香港政府得知全港工人準備同情總罷工的消息後,便嗾使機器工會(本名“華人機器會”,是香港政府御用的機關),嚮工人宣傳說:“海員罷工我們應該援助,海員現在最需要的是經濟援助,我們可以捐款,不必急於罷工。”又說:“海員罷工勢成騎虎下不得背,我們應該援助他們下背。我們可組織‘全港工人調停海員罷工會’來援助他們,這纔是實際。”這種宣傳居然發生極大效力。海員工會得此消息後,即派在廣州籌商總罷工的七個代表回港製止調停會之實現。同時海員工會召集大會,宣言:“我們工人若同情就加入罷工,不能說什麽調停?調停就是妥協”。大會一致决議不受什麽工人調停,要香港工人切勿組織調停機關。群衆異常激昂,高呼“工人兄弟團结一致”“打倒調停機關”口號。此消息在報上布露流傳香港後,港工人憬然覺悟,取消調停會,並將調停會的招牌和印信打得粉碎。從此便一意準備罷工,毫不動搖了。
二月二十七日,香港政府知全市總罷工就要到來,宣佈歐戰時一樣的戒嚴令,把中國各口岸所有的英國軍艦調集香港,禁止火車通行,加崗巡查街道,離港者要鋪保。香港變成戰時狀態,謠言四起,罷工海員率性放火燒了香港三個貯藏糧食的貨倉,於是全市更起恐慌,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勢。
但香港政府雖下戰時戒嚴令,然而工人並不害怕,月底領得工錢後,大傢收拾被袱乘夜過海,預備天亮步行回廣州(因火車已停)。郵局,銀行,酒店,茶居,街市(按即菜場)一律罷工,連住傢的使役,女僕,廚司,轎夫,園丁以及水底電綫工人,山頂電車夫,報館,印刷局,輪渡夫役,餅幹店夥友,面包工人,公事房使喚人,牛奶房工人都加入罷工。弄得財主佬傢裏,飯沒有人燒,火爐沒有人發,小孩啼哭沒有人理,全市關門閉戶,秩序大亂,全港居民都感覺是危在旦夕。然而香港政府終無如之何。衹得調遣全部海陸軍警巡查街道,加緊戒嚴。[編輯本段]沙田慘殺
十餘萬罷工工人步行回廣州,三五成群,絡繹於道。行到沙田地方,該處有大隊英國軍警駐紮,禁止工人通過,並開槍嚮工人射擊。工人非常勇敢,大聲高呼:“不要怕,前進,去囉去囉!”一呼千應,聲震山嶽。英兵放槍掃射,當時死四人,傷數百人,後因重傷致死者二人,是為“沙田慘殺”。工人被英兵開槍擊散後,有繞山背回廣州者,亦有迷失路途繞回的,也有中途聞訊退回的。但是退回並不上工,散住街上空地或樓底,軍警見三四十人一堆的便槍擊驅散。政府禁止飯店藉給成堆的工人煮飯。
香港政府滿擬此項鐵血政策可以奏效,而殊不然,反因此更促起工人憤激,不肯開工,香港居民亦更同情工人。
沙田慘案發生後,罷工海員更形憤激,誓死與帝國主義鬥爭到底。一面督促廣東政府嚮香港政府提出嚴重抗議,一面通電國內外請主持正義予以援助。[編輯本段]罷工海員的精神及其生活
我們這裏要來約略說說罷工海員的精神及其生活。當工會準備罷工時,本已籌備經費,但為數極微。所得之數不夠罷工海員回廣州的火車費。陸續回廣州的海員人數不下五萬人,後來又加上同情罷工的運輸工人和香港工人,其人數更衆多了,罷工經費當然拮据萬狀。幸而此時廣東政府每日藉出數千元,前後共計約十萬元,罷工經費賴有此源源接濟得以支持(其時廣東的政象是這樣:一九二○年北洋軍閥發生內訌,而有所謂“直皖戰爭”,段祺瑞倒臺,而成奉直的聯合政府。南方護法討段之目的既失,於是岑孫分裂,岑去孫來,另建立政府,自為總統,繼續抗北。但孫之部將陳炯明勢力益大,與孫不睦,孫不得已以廣東交陳而自去廣西之桂林督師北伐。海員罷工時孫陳衝突愈益緊張。陳炯明是知道孫中山在海員中有相當影響的,此次海員罷工,所以他極力表示幫助,其用意不用說是在減削孫中山的影響而欲利用之以幫助自己倒孫的事業。不然,陳炯明何至有那樣慷慨?罷工海員亦非常明白這個內幕,卻利用陳炯明的經濟接濟,而始終未被陳炯明利用去作政爭)。
罷工經費雖每日有數千元接濟,但人數衆多,工人生活仍然是很痛苦。每日飯食兩頓,每頓一毛。除飯食外,什麽都沒有,時值隆鼕,衹發棉衣一件,後來棉衣買不起,就發給麻包。工人都在地上打鋪,又無被蓋。剛剛此時下雨又多,道路泥濘,工人連鞋也沒有穿。冷不過了,衹好燒柴火取暖。大傢互相鼓勵着說:“頂硬上,兄弟!米俾人睇小!”(粵語,按即“堅持到底,兄弟們,不要給人看輕”之意)衹對外省海員(如寧波海員)稍為優待,住小旅館,有棉被,每日發五分錢買香煙。
廣州罷工總辦事處分總務科、財政科、糧食管理處、糾察隊、宣傳隊、慰問隊、騎車隊、招待處等機關。設立宿舍數十所,飯室則設海中紫洞艇上。辦事很有條理,頗能照顧全局。罷工開始時蘇兆徵便是總務科主任。後來,會長陳炳生因犯私人刑事被捕,由大會公舉蘇兆徵代理會長。
此時還不知組織俱樂部扮演新劇等,罷工工人無可消遣,不下雨時就舞獅打球。後來在觀音山附近開修一條馬路,定名海員罷工路。[編輯本段]外界的援助
香港工人同情罷工援助,足見其階級同情之深。廣州工人援助亦極勇躍。就是遠在北方的鐵路工人,亦熱烈的援助,京奉、京漢、隴海、正太、京綏等路工人,發起“香港海員罷工北方後援會”。曾舉行許多次大會,並發出許多次通電和文告,一面嚮鐵路工人宣傳休戚相關之義,一面捐款援助海員罷工。最有趣的,是京漢路火車頭上竪起“援助香港海員”的大旗,從北京一直飄揚到漢口,從漢口回轉來又飄揚到北京。這是北方軍閥專製政府下破天荒的英勇的一舉。在國外的華僑捐款也不少。各國工會也有許多電報表示慰問及援助,但均被香港政府扣留。其時廣東有一華
俄
通訊社,係蘇聯所組織,海員工會和它建立密切關係,每日以罷工消息報告,請其轉達各國。那時海員工會便常致電法國《人道報》——共産黨的機關報,請其轉告各國工人階級予以援助。
此時中國階級分化還不明顯,小資産階級不用說表同情,就是資産階級,亦有對海員罷工表示同情,竟至以物質相援助的。[編輯本段]香港政府的日暮途窮
香港政府對於罷工的策略,先之以欺騙,繼之以壓迫,三之以調停,四之以破壞,最後出之鐵血,然而均不能奏效,至香港全市工人同情罷工後,更見狼狽萬狀,不得已衹得令沙面英領事並派副華民政務司到廣州要求廣東政府出任調停。很哀憐的說:“香港幾十萬中國居民沒有糧食,必會餓死,我們白人在那邊並不多呢。”要求海員工會先準香港船來廣州自由采買糧貪。海員工會說:“可以,你叫船來,但買不到糧食不關我們事。”果然第二日香港用海軍開一船來,但來了一天,一塊肉一粒米都買不到手。叫艇艇不來。他們沒有絲毫辦法,衹得把空船開回香港去。
海員工會知道提出解决辦法的時機已到,二月七日召集大會通過下列决議案:
(甲)暫時辦法如下:
一、工人月薪在十五元以下的加百分之四十。
二、工人月薪在二十五元以下的加百分之三十。
三、工人月薪在二十五元以上的加百分之二十。
四、必首先承認後面丁項原則,然後可談暫時辦法。如果船主承認此項暫時辦法,海員全體即刻復工,由公斷處商議(丁)項决議案。
(乙)公斷處設在廣州。
(丙)公斷處由下列人員組織之:
一、廣東政府代表,二、英國總領事代表,三、西船主代表,四、華船主代表,五、海員代表。
公斷處人數,由廣東政府和香港政府商議後决定。這個公斷處有討論解决罷工之權。
(丁)中國海員工會提出下列八條,請求公斷處討論。
一、工人工資在每月三十元以上的加百分之三十,在三十元以下的加百分之四十。
二、罷工之後,復工的工人不能加以任何理由歇業或降職。
三、工資增加適用於現在香港停泊的輪船,和從各埠嚮香港開駛的輪船。
四、船主雇用海員,須由海員工會介紹,以免經手人剋扣工錢。
五、簽立雇用海員合同時,須有海員工會派證人到場,否則無效。
六、無論海員或海員工會的職員不得因無相當理由遞解出境
七、加工資日期由一九二二年一月一日起。
八、中國海員復工之後,雇主須加以平等待遇,不得苛虐。
决議之後,電告香港政府,並於(丁)項所列八條之外,再加一條,“恢復中華海員工業總會原狀,及現被封各工會與被禁之辦事人。”[編輯本段]罷工的解决
香港政府此時除接受罷工海員的要求外,再也無路可走,七十年來赫赫弈弈的大英帝國主義終於在中國海員的威力之下屈服了。香港政府接到海員工會電報後,叫沙面英領事要求海員工會派代表到香港談判。海員工會派出代表四人和廣東政府交涉署代表一人去香港。香港政府承認組織公斷處。此公斷處屢次在香港和廣州開會,到三月五日,把條件議妥,簽字解决。全文如下:
下列條件經各簽字於條約者同意,認為解决雙方爭執的辦法:
(一)茲將一千九百二十二年正月十二號在香港應支之工價,須由一千九百二十二年一月一號起增加如下:
甲、華人內河輪船 加三成
乙、其餘華人輪船在一千噸以下者 加三成
丙、省港輪船公司 加二成
丁、其餘英人輪船公司(以省區港澳輪船公司之
工資為底) 加二成
戊、沿岸輪船 加二成
己、來往渣華輪船 加二成
庚、來往太平洋輪船 加一成半
辛、來往歐洲輪船 加一成半
壬、來往澳洲輪船 加一成半
(二)須訂定一日期,以便各船員一律回船,由離工日起至一律回工之日止,工金照新定之價折半支給。各船東須用回其船員在其公司之船供職,又如雙方允肯,則安置其在別船供職亦可。如各船回工無席位,則於無席位用他期內,須折半支給工金予他。惟以由一律回工之日起計,不得過五個半月為限。此項折半之工金款項,另委管理人管理之。
(三)各船東允願襄助實行一個新的雇用船員辦法,以便盡量減少一切關於付船員工金之弊病。
關於工資一項,其百分比,結果如下表:
解决條件 海員要求 相差
一、沿海 二○·○ 三五·○ 一五·○
二、內河(中國) 三○·○ 三二·五 二·五
三、其他中國船 三○·○ 三二·五 二·五
四、省港澳(英國) 二○·○ 二五·○ 五·○
五、其他英國船 二○·○ 二五·○ 五·○
六、爪哇綫 一五·○ 一七·五 二·五
七、太平洋綫 一五·○ 一七·五 二·五
八、歐洲綫 一五·○ 一七·五 二·五
九、澳大利亞綫 一五·○ 二○·○ 五·○
除上列條件之外,恢復原有工會,釋放被捕工人,沙田慘案死者每人優恤一千元,也答認了。
總而言之,此次罷工算是得到勝利。自一月十二日起,至三月八日止,共罷工五十六天。[編輯本段]慶祝罷工勝利
罷工勝利之後,工友們自然欣喜奮發,首先就在廣州舉行慶祝大會,隨後回香港又舉行慶祝大會。會中情形,略而不敘,我們這裏衹簡單敘一事,即啓封工會時之盛況。海員工會招牌曾被香港政府拆去,三月六日,香港政府衹得明令取消二月一日封閉海員工會的命令,工會招牌亦衹得恭恭敬敬地給還海員。當重行挂上工會招牌時,罷工全體海員及香港全市工人都來慶賀,人數不下十餘萬人,把街道擠得水泄不通,在高呼“海員工會萬歲”的歡聲雷動中,一致仰着頭,看招牌徐徐地挂上去。爆竹連天,聲震全港。
這次罷工的教訓
香港海員此次罷工,其性質雖純係要求增加工資的經濟鬥爭,然而其實際卻帶着反抗帝國主義的政治意義,因為中國航業幾乎全係外國資本經營,中國民族資本,遠洋船一條也沒有,沿海內河船也不及外資公司三分之一。所以中國海員與帝國主義有不可避免的衝突,成了直接的仇敵。這是中國海員鬥爭的特殊意義。
此次罷工勝利的原因,在客觀上當然是當時國內外革命潮流的激蕩,是一個利於鬥爭的環境;在主觀上則為罷工有相當準備;選擇的時機適當(中國舊歷年關),群衆完全瞭解並興奮;團结力甚強;領導者聰明而堅决;援助力量有莫大的作用(運輸工人甚至全港工人的同情總罷工);應付策略的適宜(特別是封鎖香港的饑餓政策)等。
此次罷工的弱點,不在於罷工時而在於罷工後,罷工勝利了,一般領袖和陳炳生、翟漢奇之流,由驕傲而至於腐敗,再進而把持會務,盜用會款,變成工賊了,工會變成空虛無力。帝國主義見此弱點故敢把親手簽定的條約悍不履行,實際上勝利條約等於一張廢紙。以致到了後來一九二四年,工人群衆不能不起來做驅逐工賊運動,而把蘇兆徵(罷工勝利後仍回船作工)從船上叫了回來整頓工會,方逐漸恢復舊觀。但勝利條件帝國主義卻至今仍未履行。
雖然如此,此次罷工在當時總算是勝利的,它的影響,及於全國,所以它在中國職工運動的歷史上的意義便特別重大了。
這次罷工還有另一結果,就是影響廣東政府把中國刑律中關於罷工治罪之條文明令取消。
穀歌地圖
必應地圖
Mapabc地圖
香港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