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鄭成功收復臺灣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世祖順治十八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661年十二月13日

終結時間: 1662年   二月1日

地點: 臺灣

參與者: 鄭成功

事件經過:

  順治十八年(1661)十二月十三日,荷蘭殖民者在鄭成功軍隊勇猛剛強的進攻氣勢面前,在投降書上簽字,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明熹宗天啓四年(1624),橫行範文的老牌殖民主義者荷蘭侵入臺灣西南的海港鹿耳門,在沙洲上修建了臺灣城(今安平),從此對臺灣人民實行殘暴的殖民主義統治。然而,臺灣人民始終未予屈服,多次進行英勇頑強的反侵略鬥爭,有力地鼓舞了鄭成功的反侵略鬥爭。
  順治十八年(1661)二月,鄭成功與其部將密議後决定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殖民者,並把臺灣作為抗清“東徵西討”的戰略基地。三月二十三日鄭成功率領二萬五千人由金門出發,次日抵達澎湖,四月初一日到達鹿耳門,受到臺灣人民的熱烈擁護和歡迎。接着,鄭軍從海陸兩方面嚮荷蘭侵略者發動了猛烈攻擊。在海戰中,鄭軍以木船擊沉荷蘭的戰艦,控製了臺灣海面,切斷了荷蘭殖民者的海上交通聯繫。在陸戰中,鄭軍在臺灣人民的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援下,以弓箭和大刀等簡陋武器戰勝了擁有先進槍炮的侵略者,並擊斃了侵略軍頭子湯瑪斯·貝德爾,進而包圍了侵略軍的最後據點臺灣城。荷蘭侵略軍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危機面前不得不放下武器,十二月十三日宣佈投降。至此,被荷蘭殖民者非法占據三十八年之久的臺灣回歸祖國。
  
  1662年2月1日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62年2月1日,我國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軍隊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了臺灣。鄭成功是福建南安縣石井鄉人,本名森,字名儼,號大木。他自幼善於思考,英勇有為。父親鄭芝竜是明末福建總兵官。他的少年時代正處於中國的大動亂時期,所以,救國救民的思想在心底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646年,清軍渡過了錢塘江,占領浙江。掌握隆武朝政大權的鄭芝竜降清。鄭成功痛心於國破傢亡和人民苦難,拒父勸降,焚衣招賢,募兵抗清。經過浴血奮戰,取得了廈門作為抗清根據地。鄭成功第三次北伐失敗後,兵力大傷。他考慮了全局形勢,感到衹靠廈門和金門作為根據地,勢單力孤,不可能實現恢復中原的大業。如果趕走荷蘭侵略者,收復國土臺灣,擴大抗清根據地,壯大自己的力量,形勢就會好得多。而且臺灣人民不堪忍受荷蘭侵略者的暴行,切盼解放。於是鄭成功决定揮戈東徵,收復臺灣。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今餘即來索,則地當歸我。”這是鄭成功正告荷蘭殖民者的莊嚴誓詞,也是他“十年始剋復先基”的意願。臺灣於1624年(明天啓四年)和1626年先後遭到荷蘭殖民者與西班牙殖民者入侵。1642年,荷蘭打敗西班牙,占領全島,對臺灣實行殖民統治與掠奪,臺灣人民災難深重,盼望祖國收復臺灣。
  
  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披甲執劍,率領25000大軍浩浩蕩蕩從金門料邏灣揚帆出發,凌波越海去收復臺灣。 鄭成功的軍隊在進軍中遇東南逆風,白浪滔天,船隊不能行進,衹得返回,停泊在澎湖36嶼中間,一連幾天不能行進。軍糧告急,必須采取緊急行動。鄭成功發佈了一道命令,莊嚴宣告:我率領大軍,冒着風險東徵,是為了收復被侵占的國土,决不是為了到海外去貪圖安逸。他激勵將士們,不要怕驚濤駭浪,不要怕敵人的大船大炮,衹要聽從指揮,萬衆一心,就一定能夠戰勝睏難,奪回臺灣。於是全軍將士齊心協力,頂逆風,冒急雨,排巨浪,船隊繼續嚮東南進發。
  
  4月29日黎明直抵臺灣海岸綫外。船隊避開了赤嵌城海岸,繞道從鹿耳門登陸。登陸後,立即包圍了軍事據點赤嵌城(今臺南),與荷蘭殖民軍展開了激戰,在海戰中,鄭軍用火船擊沉荷蘭主要艦衹赫剋托號船;在陸戰中;又擊斃荷蘭侵略軍頭目湯瑪斯·貝德爾和110餘名官兵。鄭成功揮師圍攻赤嵌城,用斷水辦法逼迫荷軍守將描難實可軍出降,打得侵略軍潰不成軍,收復了赤嵌城,又進而炮攻荷蘭殖民者首府臺灣城(今臺灣安平)。荷蘭總督揆一見勢不妙,便玩弄緩兵之計,表示願意年年納貢。鄭成功斬釘截鐵地對來使說,除非你們投降,把臺灣交還中國,別的沒有第二條路好走。
  
  鄭成功下令立即進攻,攻打揆一盤踞的臺灣城(今安平)。荷蘭殖民總督揆一利用城高炮烈頑抗,攻城未下。鄭成功遂一面指揮軍隊圍困臺灣城,一面在已收復地區加強政治,經濟建設。荷蘭殖民者在巴達維亞(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長官和總評議會,得知鄭成功率軍在臺登陸消息後,派遣一支援軍駛靠臺灣城,但在鄭軍堅决反擊下,不久即逃回巴達維亞。經過9個月的圍攻,荷蘭人彈盡糧絶,最後不得不挂白旗投降,派人送出了投降書。1662年2月1日,舉行了受降儀式。這一天,荷蘭侵略者在中國人民面前低下了頭。
  
  鄭成功到臺灣後,按大陸政製,改赤嵌地方為東都,設立承天府和天興縣、萬年縣,分管南北路,改臺灣城為安平鎮,後又在澎湖設立安撫司。他在經濟上實施屯墾,鼓勵“寓兵於農”。註意發展對外貿易和民間貿易,並奬勵大陸東南沿海人民遷臺定居,以參加農業生産,推廣先進農耕技術。由於軍隊和移民的開墾活動,不久後臺灣西部出現了新建的村鎮,文化教育也有了發展。
  
  鄭成功收復臺灣5個月後,因戎馬倥傯,操勞成疾,不幸逝世,時年衹有38歲。
   台湾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