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排華法案》緻歉:華人雪恥 宋美齡趙美心居功至偉 Chinese Exclusion Act
| 事件經過:
《排華法案》緻歉:華人雪恥 宋美齡趙美心居功至偉
美國衆議院18日就《排華法案》道歉案進行口頭表决,結果全票通過,加上2011年10月參議院已全票通過道歉案,至此美國國會正式以立法形式嚮曾經排斥歧視華人的做法道歉。從《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的簽署,到1943年正式廢止,用了61年的時間。從廢止該法案,到如今的正式緻歉,又走過了69年的時間。在這兩個過程中,有兩位女性的貢獻是值得銘記的,一位是蔣介石夫人宋美齡,一位則是華裔聯邦議員趙美心(Judy Chu,CA-D)。
《排華法案》源於19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淘金熱。在挖掘金礦的狂潮中華人移民開始大量涌嚮加利福尼亞,他們當礦工、修鐵路,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惡劣的環境中凸顯出來。然而,正是華工的廣受老闆歡迎而引發了白人工人的嫉恨,反華情緒由此高漲。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加州參議員米勒(JohnF.Miller)於1882年嚮聯邦參議院遞交了《排華法案》,理由是“華工來到美國,威脅到美國某些地區的良好秩序”,這可謂是“中國威脅論”的首次提出。辯論數日之後,參衆兩院均表决通過了該提案,並由阿瑟總統(Chester Arthur)在1882年5月6日簽署生效。這項法案的內容主要有十點,最重要的即是華工十年內不準赴美,中國人成為美國白人排斥外人的唯一對象。到了1892年,《排華法案》再延十年,1904年又變成無限期。
但限於國傢的積弱和常年的內亂,中國歷任政府從未就此嚮美國提出過有效的抗議,更無力保護赴美華工的權利。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中美兩國已經坐上同一條船之後,廢止《排華法案》纔逐漸看到曙光。而宋美齡在此後開展的魅力外交無疑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宋美齡1943年的訪美之行可謂當時中國外交中空前的盛況,而她在華盛頓颳起的“蔣夫人旋風”以及美國媒體對中國抗戰的正面報道,帶動了一批對華溫和議員在國會倡議廢除《排華法案》的熱潮。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發表歷史性的演說,嚮國會議員細述中國人民艱苦抗戰的事跡,試圖喚起美國朝野對中國的同情和支持。她在演說中談到德、意、法及波蘭等國的後裔“都是美國人,都懷着共同理想奮鬥”,為了共同的信仰可以“泯滅種族之差異”。在有求於人的被動局面下,這無疑是在暗示美方解除對中國移民的限製。(下圖:宋美齡1943年在美國會演講後榮登《時代周刊》3月封面)
而就在國會演說的前一天,即2月17日,參議院藉宋美齡來訪之勢提出了第一份關於廢除《排華法案》的議案,一名參議員緻函宋美齡表示希望“趁蔣夫人光臨之吉日”使華人獲得進入美國及加入美國國籍的權利。5月,美國廢除《排華法案》公民委員會成立,其中就包括與宋美齡關係甚好的《時代》周刊創辦人盧斯(Henry Luce)。此後,衆院移民委員會立即就廢止《排華法案》舉行聽證會,此議得到了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的支持。
此後衆院和參院相繼通過廢除《排華法案》,羅斯福於1943年12月17日簽署生效。至此,臭名昭彰的《排華法案》終於成為歷史。
但《排華法案》的廢除並不能瓦解偏見和歧視,赴美華人的路依然坎坷不平,而1882年的法案則成為廣大華裔的一個心結,美方的緻歉或可成為治愈這一歷史傷口的開始。而在這個過程中,趙美心成為緻歉議案的重要推動者。經過半年多的醖釀,她聯合多名議員於2011年5月26日提交了一項决議案(H. Res.683),要求國會正視歷史上出臺的《排華法案》,並就此正式表達歉意。(下圖:趙美心和國會亞太裔小組委成員2011年9月23日赴白宮促移民改革)
她當時表示,美國國會欠美籍華人一個真誠的道歉,當前推動緻歉議案的機會不容錯過,因為受到《排華法案》傷害的最後一代移民正逐漸消逝,國會對那些直接受害者賠罪的機會之窗越來越小。
但H. Res. 683提案的國會之路並不平坦,在共和黨占多數的衆議院想要通過一位民主黨代表的提案談何容易。按照規定,這項提案必須得到218位國會衆議員的支持才能進行表决。但在該提案送到國會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趙美心衹得到了40位議員的簽名,以至於到了2011年10月,範世丹(Dianne Feinstein)起草的“姊妹篇”《排華法案》緻歉案(S. Res.201)都已獲得了國會參議院的一致通過,趙美心的提案仍在衆議院坐着冷板凳。(下圖:趙美心2012年6月19日在國會排華緻歉案記者會發言)
趙美心本以為她的提案會在5月提交國會討論通過,給今年的亞太傳統月一份厚禮,但面對國會共和黨的重重障礙,她曾一度失去信心,以為該提案會被拖到總統大選之後。可讓她喜出望外的是,這項被打入冷宮的提案終於得到了國會司法委員會主席史密斯(Lamar Smith)的認可,兩人達成跨黨派協議,决定將緻歉提案盡快交由國會討論表决,被塵封了130年的歷史污點終於盼到了得以徹底清洗一天。
就在18日衆議院正式通過緻歉案之後,趙美心激動地表示,受該法案影響的最後一代人如今已離我們而去,而國會到現在終於能真誠地嚮這些美籍華人表示歉意,並重申美國在民權問題上的承諾。在過去的25年中,這僅僅是國會第四次做出表示歉意的决定,使得今天成為華裔群體中更具歷史性的時刻。
接受多維新聞記者采訪時,趙美心承認,决議案所用字眼是“regret”(遺憾)而不是“apology”(道歉),是為了使决議在衆議院獲得兩黨一致通過所作出的妥協。但她表示,决議案的通過標志着美國能夠承認自己的錯誤,標志着在這個社會中確實人人平等。並且,這顯示了美國華裔社區及其支持者的力量,是這一股力量讓决議案通過成為了現實。
(章了凡 張林 撰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