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德國著名作傢海因裏希·伯爾誕辰

國度: 中國  

朝政: 北洋政府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17年   十二月21日

地點: 中國

德国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诞辰
事件經過:

  幼年的海因裏希眼睛裏有一股不服輸的神情
  作為一位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高超寫作技巧的作傢,海因裏希·伯爾拓展了世界對時代的視野,對復蘇現代德國文學作出了貢獻。1972年,瑞典文學院授予海因裏希·伯爾諾貝爾文學奬。
  伯爾和很多現代作傢不同,他十分滿足於運用傳統的小說形式並使之適合自己的目的。人們總是驚異於他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靈敏技巧和對時代的廣阔視野。《女士衆生相》作為伯爾“最為壯觀、最富於想象力的作品”,以批判而富於建設性的目光贊美了自己祖國的過去和現在。伯爾之所以如此的出色,是因為他那不平凡而又略帶悲劇性的經歷。1917年12月21日,海因裏希·伯爾出生於德國萊茵河畔一個篤信天主教的城市科隆。這一年正處一戰期間,德國面臨着戰爭造成的最大貧睏與饑荒。
  伯爾的父親維剋多是一個木匠,母親是維剋多的第二任妻子,維剋多第一任妻子因病去世後給他留下了3個女兒。維剋多從小就有一種反普魯士的情緒,深刻地影響着伯爾。
  在伯爾童年的記憶中,最難忘的不是1918年11月9日德意志共和國的成立,而是一戰戰敗歸來的軍隊。他寫道:“歸傢的隊伍是一隊隊灰色的、整齊的、絶望的行列,我在母親的懷裏嚮大街上望去,那裏有無盡的隊伍從萊茵橋上齊步走去。”伯爾童年的第二個記憶便是父親工廠的各種氣味:木香、膠水、蟲膠和染劑等。日爾曼街名的音節成了他童年的第三個記憶。1928年,伯爾11歲時,父親維剋多雇用了一個剛從監牢裏出來的殺人犯。好奇的孩子們總是在吃飯或晚上坐在一塊休息時問父親:“你的殺人犯怎麽樣?他又殺了什麽人了?”維剋多對此很不高興。一次他對孩子們說:“是的,他曾經是個殺人犯。但是如果再叫他兇手的話那太不公平了,因為他已經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現在他已重新做人,開始了新生活,我不能讓他感覺到你們拿他開玩笑。如今他是一個孤獨的人,你們再不能取笑他了。”這是一種寬宏的包容心理。後來被譽為“科隆好人”的作傢伯爾正是用這種心境寫出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優秀文學作品。1947年3月,伯爾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在多年前》發表,得稿費80馬剋。1949年,尚未成名的伯爾參加了頗有名望的“四七社”的作傢年會。在歷時幾天的年會上,成名作傢和無名作傢都得朗讀自己的作品,接受毫不留情的評論。伯爾落落大方的風度和高超的敘事能力迅速贏得了同仁和新聞界的尊重。1951年,伯爾宣讀的作品獲得社內設置的最佳作品奬。從此,伯爾的作品數量急劇增加,也頻頻獲奬。1972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奬,達到了文學創作的頂峰。
  但是,因為伯爾幾乎所有作品中的自由傾嚮及其對教會和國傢時常尖銳的批評,他的文學創作總是引起爭議。在70年代初巴德爾·邁因霍夫恐怖活動期間,伯爾堅决反對政府的鎮壓措施,情況就更是如此。他參加了辯論,同保守的斯普林格出版公司針鋒相對。1985年7月,伯爾因舊病復發在艾費爾山區的朗根布依希住宅中去世。7月19日,伯爾葬禮那天,無數民衆前往參加,還有很多政治傢,其中包括聯邦總統魏茨澤剋。魏茨澤剋在給伯爾妻子安妮瑪麗的哀悼與慰問信中寫道:“海因裏希·伯爾走了,和他一起離開的還有我們偉大的德國文學。他是崇尚和支持自由的,常讓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他又是愛好爭論的,由此激起人們的反響,同時也引起人們對他的敬愛。我們將懷念他勇敢、熱誠、清醒和總是敦促的聲音。”一些外國報紙更是評論道“他把德國人的靈魂從俾斯麥和希特勒的陰影裏解救出來。”
  海因裏希三兄弟
  海因裏希與傢人在愛爾蘭
  海因裏希和妻子安尼瑪麗在美軍基地
  海因裏希和波特拉·剋利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