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南北議和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愛新覺羅溥儀宣統三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911年十月28日

終結時間: 1911年  

地點: 中國

南北议和
事件經過:

  辛亥南北議和開始
  宣統三年(1911)十月二十八日,南北議和代表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廳召開首次會議。先是宣統三年八月,袁世凱被清廷重新起用後,就準備用撫剿並用方略平息革命。九月十二日,受袁世凱指揮的北洋陸軍攻陷漢口後,袁世凱幾次遣人與武昌革命政權進行談判,但均因袁世凱一方堅持君主立憲而導致破裂。十月初,袁世凱通過汪精衛緻函武昌,再次要求進行南北和談,和暗示可設法讓清帝退位,但需舉袁為總統,黎元洪接受了一要求。不久,袁世凱通知黎元洪,將派唐紹儀等為代表赴武昌商討大局。此時漢口正在召開各省都督府代表會議,與會代表同意了袁世凱的議和建議,並提出推翻清政府;主張共和政體;禮遇舊皇室;以人道主義待滿人四項條件。代表們還提出議和地點在漢口,南方革命軍政府方面以伍廷芳為議和代表。十月十九日,唐紹儀前往漢口,但江蘇、上海革命軍政府方面反對在漢口議和,唐本人也想在上海談判,各國駐上海領事也希望在上海,議和地點遂改在上海。十月二十八日,南北議和代表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廳首次進行會議。伍廷芳提出由代表會議議决的四項條件,唐紹儀將條件電告袁世凱請求。袁世凱接電後,即說動奕劻等人,在御前會議上爭得開國會討論政體的諭旨。袁復電後,南北議和代表商定了開國會的地點和時間。但不久,孫中山歸國,十七省革命政府代表在南京開會,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聞訊,擔心如此將使其居總統之位的設想落空,便以“南人先組政府,公舉大總統,有悖協約本旨”,迫使唐紹儀辭職,造成談判破裂。
  
  1911年武昌起義後,帝國主義為誘脅革命軍嚮袁世凱妥協,嚮湖北軍政府多次試探,11月26日由英國駐漢口總領事葛福出面“調停”,嚮湖北軍政府提出議和條件。湖北都督黎元洪等以軍事失利為理由,竭力主張妥協。12月初,南北雙方達成停戰協議,雙方代表隨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廳舉行談判。伍廷芳代表革命軍方面提出:清帝退位、選舉總統、建立共和政府等條件。唐紹儀代表袁世凱嚮革命軍進行要挾。與此同時,英、美、德、俄、日、法等帝國主義對議和施加壓力,聲稱“中國的戰爭若持續下去,將有危於外人的利益與安全”,促使雙方盡快達成協議。混入革命陣營的舊官僚和立憲派也竭力把南方引嚮擁袁的道路。在內外脅迫下,革命勢力作出讓步,孫中山發表聲明,表示衹要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即舉袁世凱當大總統。革命勢力對袁世凱的妥協退讓,終於導致了辛亥革命的失敗。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