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南社成立
| 事件經過:
宣統元年(1909)十月初一日,南社在蘇州虎丘正式成立。先是光緒三十三年(1907)七月初七日,青年愛國詩人陳去病、吳梅、劉三等十一人在上海愚園聚會,商定成立神交社,倡議社員繼承明末復社文人的傳統,積極參與反清鬥爭,並開始醖釀成立南社。起名南社,援引“鐘儀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當時清王朝的中心在北方,起南社之名,亦有反對北方清政府之意。南社的發起人為陳去病、高旭、柳亞子,主要活動中心在上海。南社成立時,即定下宗旨:直接配合孫中山領導的資産階級民主革命,以詩文“鼓吹新學思潮,標榜愛國主義”,宣傳推翻封建專製的清王朝,為建立民主共和國而鬥爭。南社初建時,有社員十七人,十四人為同盟會會員,後又大都參與編輯革命報刊活動,因此南社有同盟會宣傳部的別稱。次年,該社出版《南社》雜志,選編社員的作品,每年出二至三集,分詩、詞、文錄三部分。到辛亥革命前期,南社發展到二百餘人,集中了這一時期活動於東南各地的愛國青年文人。南社成員在政治思想上,明確擁護民族革命,反對清王朝統治。在文學上,於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和翻譯文學都有建樹,其成員柳亞子、陳去病、高旭、蘇曼殊、馬君武、周實、寧調元、吳梅都是頗有知名度的文化人。南社成員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詩歌創作及評論,他們都激烈地反對清末文壇上的宋詩派、同光體、漢魏六朝派、中晚唐派、常州詞派和桐城派等舊文學,反對當時文壇一度出現的擬古主義和形式主義傾嚮,對近代文學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