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董其武將軍誕辰
| 董其武将军诞辰
事件經過:
董其武將軍
董其武將軍,1899年11月27日(農歷10月25日)出生在山西省河津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早年受資産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立志救國救民,於1919年赴太原考入學兵團(又名斌業中學)。1924年參加鬍景翼國民二軍,開始了戎馬生涯,歷任排長、連長、營長、第九混成旅副官長。1927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北伐先遣縱隊支隊長,轉戰豫皖。1928年秋,到天津投效傅作義部隊,先後任上尉、少校參謀、幹部政治訓練所隊長。1930年4月,任中校副團長、團長,1931年任35軍團長,駐防綏南。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董其武擁護中國共産黨提出的“反對內戰,一致抗日”的正確主張,民族大義凜然,積極投身抗日民族戰爭。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他一面給傅作義將軍寫信,要求到東北抗擊日寇;一面率領部隊厲兵秣馬,枕戈待旦。1933年5月中旬,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在懷柔、石廠一綫阻擊日寇,率領全團官兵浴血奮戰,打退日寇十多次的猖狂進攻,直至喪權辱國的《塘沽停戰協定》簽定後纔被迫撤出陣地。1936年,任218旅少將旅長,在傅作義將軍指揮的“綏遠抗戰”中,他率領部隊星夜行動,出其不意,分路抄襲敵後,一舉將紅格爾圖的日偽軍殲滅,為百靈廟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抗日民族英雄”。“七·七事變”後,他率部轉戰平綏一綫,其後與八路軍緊密配合,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忻口會戰。他率3000精兵,深入日軍腹地,身負重傷,堅持指揮奇襲板垣師團前綫指揮所,取得了輝煌戰果。1937年底,任101師中將師長,轉戰晉西北,結識了賀竜、南漢宸、程子華等八路軍領導人,堅定了國共合作的信念。1938年,率部參加了“綏南戰役。”同年底,隨傅作義將軍回到綏遠地區,整軍練武,尋機對日作戰。1939年鼕,率部參加了“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連續苦戰100多天,三戰三捷,沉重打擊了日寇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抗日救國精神。1940年起,他先後擔任暫三軍中將軍長、騎四軍軍長、35軍軍長、第12戰區政治部主任兼晉陝綏邊區副總司令期間始終堅持對日作戰。
1946年底,他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兼綏遠省保安司令。以後又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在此期間,他堅持擁護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張,積極擴大生産,治理黃河,改善民生,興辦教育,搞好蒙漢團结。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他審時度勢,毅然接受中國共産黨和毛澤東同志以和平方式解决綏遠問題的主張,在傅作義將軍的幫助下,衝破重重阻力,於1949年9月19日率綏遠軍政人員通電起義,首創當時著名的“綏遠方式”。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為和平解放綏遠和新中國的建立,對我軍集中力量打擊國民黨的殘餘勢力,迅速解放全中國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董其武被任命為綏遠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綏遠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兵團司令員。在華北軍區聶榮臻司令員和薄一波政委的關懷指導下,積極團结軍政人員,認真整頓社會治安,平息殘匪叛亂,嚴懲不法分子,保衛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對穩定綏遠局勢竭盡全力。1951年,他率部赴朝作戰,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兵團司令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授予他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3年後,董其武同志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69軍軍長,致力於我軍現代化、正規化的建設。他多次組織部隊進行實兵實彈演習和全軍示範性的演習,率領部隊圓滿完成了軍事訓練、國防施工、營建生産等任務。1963年河北省遭受特大洪災,他親自指揮了抗洪搶險。1973年,他隨中國政府代表團訪問日本,為發展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關係作出了貢獻。他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五屆常委會委員,法製委員會委員,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及第三、四屆常務委員,全國政協五、六屆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勝利功勳榮譽章。
1989年3月3日13時55分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