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共進會成立
| 事件經過:
光緒三十三年(1907)春,同盟會在東京的部分會員認為孫中山等人致力於華南偏遠地區起義,對全國影響不大,主張應以長江流域為中心,運動革命。同盟會調查部長焦達峰等人對同盟會組織渙散,行動遲緩的現狀也十分不滿,因而籌劃建立一秘密機構,遂邀集張伯祥及日知會成員孫武等人,聯絡流亡在日本的部分同盟會、日知會成員和哥老會、孝友會、三合會、三點會等會黨首領百餘人,於七月間,在東京清風亭成立共進會,意為“合各黨派共進於革命的道路”。該會發佈的宣言稱:“合各黨派共進於革命之途,以推翻清政權,光復舊物為目的”。推戴孫中山為領袖,以同盟會的綱領為綱領,但將“平均地權”改為含混不清的“平均人權”。采用同盟會的誓詞(亦改動一句)和三等九級軍製。該會組織嚴密,定法規十條,設有內政、外交、交通、軍務、參謀、財政、黨務、文牘各部,各設部長一人。摹仿會黨開香、燒香、結盟,入夥方式。第一任會長為張伯祥,二、三任為鄧文翬、劉公。光緒三十四年(1908)、九月間,共和會會員分別回國,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竺地會黨發展會員,發展組織。宣統元年(1909)春,焦達峰、孫武等在湖北漢口清設立共進會機關,武昌、長沙、南昌、嶽傷害州等地設立分機關,以“中華山”為名,統一長江流域會黨,集兩湖會衆一千多人,偏五鎮軍隊,以劉公為大都督,劉榮為副都督,黃申薌等分任統製,密謀起義。後由於指揮不一,行動錯亂失敗。孫武、劉公等總結經驗,於宣統三年(1911)初,在武昌胭脂巷二十四號新設秘密機關,將工作重點由聯絡會黨轉嚮運動新軍,人員擴充至二千餘。後同盟會中部總會總幹事譚人鳳來漢口,策劃共進會與湖北另一大革命團體文學社合作,於七月二十四日實現聯合,成立湖北革命軍總指揮部,並於八月十九日發動了武昌起義。後自行停止活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