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萍瀏醴起義爆發
| 事件經過:
光緒三十二年(1906)十月十九日,同盟會策動萍鄉、濟陽、醴陵地區會黨和礦工發動武裝起義。先是光緒三十年(1904)十月,華興會在長沙發動起義流産。次年,參與謀劃長沙起義的哥老會首領馬福益又被殺害。馬福益舊部蕭剋昌、李錡在安源煤礦聯絡礦工數千人,哥老會另一首領龔春臺在濟陽、醴陵一帶繼續發動會衆,都等待時機,圖謀再舉。光緒三十二年春夏之間,長江中下遊陰雨連綿,洪水橫溢,湘贛交界的萍瀏醴地區災情嚴重。當地官僚豪紳乘機囤積居奇,哄擡米價,使廣大農民和礦工苦不堪言,紛紛投入會黨,醖釀反清起義。正在此時,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從日本回湖南展開活動。劉道一坐鎮長沙,籌劃全局,他約集革命志士,會黨首領蔣翊武、龔春臺、劉重等人在長沙水陸洲船上聚會,轉達黃興意見,準備利用潛伏於萍鄉的會黨“發難於濟醴,而直撲長沙”。湖北、江西、江蘇等省響應。蔡紹南到萍鄉與聯絡會黨的魏宗銓會合,通過活動,使當地各路會黨接受同盟會的反清思想。蔡、魏邀集萍濟醴各路會黨首領百餘人,在萍鄉蕉園,舉行開山堂大典,推舉龔春臺為大哥,飲酒宣誓,“尊中華民國宗旨,服從大哥命令,同心同德,滅滿興漢”。十月十九日,洪江會首領廖叔保在麻石聚衆二、三千人,舉漢字旗,首先發難。蔡紹南、龔春臺聞訊,立即通知其他各處響應。義軍占領上慄市後,進行了整編,定名為“中華國民軍南軍革命先鋒隊”。龔任大都督,蔡紹南、魏宗銓任左右統領,發面《中華國民軍起義檄文》,歷數清廷賣國殃民十大罪狀,號召“破數千年專製政體”,“建立共和國”,“使地權與民平均”。貧苦農民、安源礦工和部分防營兵勇紛紛加入義軍,“不數日而集衆數萬人,蔓延數縣之地”。孫中山聞訊後,急派鬍瑛、寧調元、孫毓筠、楊卓林、段書云、禹之謨、權道涵等到蘇、皖、贛、湘、鄂等省發動起義,以圖響應。清政府對來勢兇猛的起義十分驚慌,急飭兩江總督張之洞、湖廣總督端方、湖南巡撫岑春蓂調集清軍五萬人,前往鎮壓。起義軍以簡陋的武器裝備,屢次挫敗清軍,繳獲槍枝逾千。但因起義軍沒有形成一個堅強領導核心,旗號各異,加之敵我力量懸殊,雖苦戰經月,接戰二十餘陣,終被清軍各個擊破,革命黨和起義群衆萬餘人死於此役。蕭剋昌、劉道一、蔡紹南等罹難。同盟會派遣回國響應起義人員多被通緝。禹之謨、楊卓林等被捕遇害。鬍瑛、孫毓筠、段書云、權道涵等被終身監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