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誕辰

國度: 中國  

朝政: 遼國

國君紀年: 遼聖宗耶律隆緒開泰八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019年   十一月17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司馬光是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司馬營村)人,生於公元1019年11月17日,世稱涑水先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一生著作甚多,有20500餘捲,其中他領導編撰的《資治通鑒》一書,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繼司馬遷《史記》以後最優秀的一部通史巨著。從它問世以來,一嚮為歷史學者所推崇,對我國以後的史學發展起過巨大的影響。
  司馬光從小勤奮好學,愛讀史書,7歲時聽老師講《春秋左氏傳》就很感興趣,回傢後能頭頭是道地講給傢裏人聽,這部歷史名著對他影響很大,他能寫出《資治通鑒》,是和這部書對他的影響分不開的。司馬光從小聰明伶俐,有一次,他和一群小夥伴捉迷藏,一個孩子不小心掉進水缸裏,其他孩子都嚇跑了,衹有司馬光急中生智,搬起一塊大石頭,砸破水缸,水流出來後,那個孩子得救了。司馬光的機智勇敢一直被後世傳為佳話。
  司馬光20歲那年考中了進士,他繼續刻苦學習,一有時間就鑽研歷史。他發現自古以來歷史著作雖然繁多,但是缺少一部比較係統完整的通史,於是他决心自己動手編。最初司馬光用了兩年時間,寫成一部從戰國到秦末的史書,共有8捲,名叫《通志》,宋英宗看了以後非常滿意,立即下令設置書局,作為編書機構,要司馬光繼續寫下去。宋英宗允許司馬光自己挑選編寫人員,並准許他藉閱官府藏書。司馬光成立書局時,邀請了當時著名的史學家劉恕、范祖禹等做助手,共同編寫這部通史。
  宋神宗做了皇帝以後,也認為《通志》這部書不但可以幫助瞭解歷代王朝的治亂興衰,而且書中記載的歷史好像一面鏡子,可以常常對照藉鑒,因此,他把書名改為《資治通鑒》。“資治”是幫助的意思,“通”是從古到今,“鑒”是指鏡子,含有警戒和教訓的意思。後來人們又把《資治通鑒》簡稱為《通鑒》。這部書從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開始編撰,到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成書,歷時19年。為了編寫這部書,司馬光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光是初稿就堆了兩間屋子。司馬光雖然出身官僚地主家庭,歷任開封府推官、並州通判、竜圖閣直學士、翰林院學士、御史中丞、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等職,政治上十分保守頑固,但在編《資治通鑒》過程中,卻極為嚴謹負責,一絲不苟。每天很早起床工作,直到深夜就寢,他怕自己睡過了頭,特地做了一個容易滾動的圓木枕頭,衹要一翻身枕頭就會滾掉,他也就驚醒了,他把這個枕頭稱為“警枕”。
  《資治通鑒》按年代順序排列實史,上起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2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1361年間的歷史,全書共294捲,另附目錄及考異各30捲,共300多萬字,是一部很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巨著,至今仍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司馬光為《資治通鑒》耗盡畢生精力,書成後兩年,於1086年逝世,終年67歲。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