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弘一大師圓寂
| 弘一大师圆寂
事件經過:
弘一大師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大師圓寂。歷史今天http://www.TodayOnHistory.com/
中秋過後,弘一大師自感病勢已重,手書二偈與諸友告別,偈雲:“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裏。問餘何適,廓爾亡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10月13日(農歷九月初四日),弘一大師圓寂於泉州溫陵養老院晚晴室,彌留之際,書“悲欣交集”四字,是為絶筆。
自1918年7月出傢後,李叔同即以法號“弘一”行世。他發願弘揚律學。在佛教諸多宗派中,律宗是最重修持的。弘一身體力行,持戒甚嚴,每日衹吃早午二餐,且過午不食;衣無過三件,寒鼕亦如是。他遺下的一件百衲衣,有224個布丁,皆親手自補,馬一浮曾輓詩云:“苦行頭陀重,遺風藝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為師。”他著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南山律在傢備覽略篇》,並創辦“南山律學院”。僧臘二十五年始,他行蹤如浮雲,遍及浙江、福建諸地和上海、青島,三次大病,生死置之度外,一息尚存,顛沛風雨如故。為之追慕,夏丐尊、豐子愷等執弟子禮,終身護法。
弘一法師是重興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師。他對日軍侵華極為憤慨,說道:“吾人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的是溫陵之水,身為佛子,於此時不能共紓國難於萬一,自揣不如一隻狗子!”曾書寫“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字幅,還加跋語雲:“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傢。是故,救國必須念佛。”
李叔同(1880-1942)
中國現代畫傢、書法傢、音樂傢、戲劇傢。名文濤,別號廣候、漱同。出傢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法師。
1880年10月23日生於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於福建省泉州市。原籍浙江平湖,從祖輩起移居天津。父李筱樓(字小樓),道光甲辰(1884)進士,官吏部尚書,曾經是????商,後從事銀行業。母親姓王,為李筱樓側室,能詩文。李叔同5歲喪父,在母親的撫養下成長。1901年南洋公學,受業於蔡元培。1905年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美術學校攻油畫,同時學習音樂,並與留日的曾孝𠔌、歐陽予倩、謝杭白等創辦《春柳劇社》,演出話劇《茶花女》、《黑奴籲天錄》、《新蝶夢》等,是中國話劇運動創始人之一。
1910年李叔同回國,任天津北洋高等工業專門學校圖案科主任教員。翌年任上海城東女學音樂教員。1912年任《太平洋報》文藝編輯,兼管副刊及廣告,並同柳亞子發起組織文美會,主編《文美雜志》。同年10月《太平洋報》停刊,應聘任浙江兩級師範美術主任教習。在教學中他提倡寫生,開始使用人體模特兒,並在學生中組織洋畫研究會,樂石社、寧社,倡導美育。
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雲遊溫州、新城貝山、普陀、廈門、泉州、漳州等地講律,並從事佛學南山律的撰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後,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口號,表現了濃厚的愛國情懷。
李叔同多才多藝,詩文、詞麯、話劇、繪畫、書法、篆刻無所不能。繪畫上擅長木炭素描、油畫、水彩畫、中國畫、廣告、木刻等。他是中國油畫、廣告畫和木刻的先驅之一。他的繪畫創作主要在出傢以前;其後多作書法。由於戰亂,作品大多散失。從留存的《自畫像》、《素描頭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畫》等可窺見一斑。《自畫像》估計是出國前所繪,畫風細膩縝密,表情描寫細緻入微,類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官廷肖像畫,有較高寫實能力。《素描頭像》是木炭畫,手法簡練而潑辣。《裸女》受其師黑田清輝影響,造型準確,色彩鮮明豐富,有些接近於印象主義,近看似不經意,遠遠看晶瑩明澈。書法是李叔同畢生的愛好,青年時致力於臨碑。出傢前的書體秀麗、挺健而瀟灑;出傢後則漸變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謹嚴、明淨,平易、安詳。李叔同的篆刻藝術,上追秦漢、近學皖派、浙派、西泠八傢和吳熙載等,氣息古厚,衝淡質樸,自闢蹊徑。有《李廬印譜》、《晚清空印聚》存世。
弘一大師絶筆“悲欣交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