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南昌起義

國度: 中國  

朝政: 北洋政府

事件類型: 軍事

日期: 1927年   八月1日

地點: 南昌

事件經過:

  8月1日,中國共産黨領導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又稱南昌起事、國民黨稱南昌暴動、南昌兵變,是指1927年8月1日於中國江西省南昌,由中國共産黨勢力的軍隊針對中國國民黨的分共政策而發起的武裝反抗事件。由周恩來、譚平山、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賀竜領導。賀竜在事件後加入中國共産黨。領導人當中還有第20軍的蘇聯軍事顧問庫馬寧。
  南昌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産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八一南昌起義的背景
  1927年3月,國民黨在武漢的汪精衛和南京的蔣介石集團不合作,所謂“寧漢分裂”。江西南昌則在武漢和南京之間。由於共産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從4月起南京等地的國民黨開始大量逮捕和處决共産黨人,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武漢的國民黨在7月亦决定“清黨”。一方面解聘鮑羅廷的顧問職務,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門和軍隊驅逐共産黨人。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産黨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武裝起義,揭開了中國共産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鬥爭的序幕,從此誕生了一支由共産黨獨立領導的嶄新的人民軍隊。
  為了紀念中國革命史上這一重大事件,在當年起義的總指揮部江西大旅社舊址建立了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八一起義紀念館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館藏文物2600餘件。經過維修和更新陳列,現在紀念館共展出具有歷史價值的照片280多張、文物資料60多件,並充分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展示南昌起義的全過程及其重大歷史意義。
  紀念館還下轄4處八一起義舊址:賀竜指揮部舊址、葉挺指揮部舊址;朱德創辦的軍官教育團舊址;位於花園街2號的朱德舊居。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八一南昌紀念塔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區中心的人民廣場南端;1977年“八一南昌起義繼承孫中山的蘭花革命起義”五十周年時破土興建,1979年1月8日落成。
  塔為長方體,總高45.5米。正北面是葉劍英元帥題寫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九個銅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義簡介”花崗石碑。
  其他三面是“宣佈起義”、“攻打敵營”、“歡呼勝利”三幅大型花崗石浮雕;塔身兩側各有一片翼墻,嵌有青鬆和萬年青環抱的中國工農紅軍旗徽浮雕;塔頂由直立的花崗石雕“漢陽造”步槍和用紅色花崗石拼貼的八一軍旗組成。
  
  “八一”建軍節誕生過程
  八一建軍節誕生於1933年,她的第一個節日慶祝活動,是在中央蘇區首府——江西瑞金舉行的。
  1933年6月26日,中共蘇區中央局發出《關於“八一”國際反戰爭鬥爭日及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紀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動,已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的日子。”爾後,中央革命軍事委會員針對為什麽確定“八一”為建軍節作出這樣的解釋:“1927年8月1日發生了無産階級政黨——共産黨領導的南昌暴動,這一暴動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開始,是英勇的工農紅軍的來源。中國工農紅軍在歷年的艱苦戰爭中,打破了帝國主義國民黨的歷次進攻,根本動搖了帝國主義國民黨在中國的統治,已成了革命高漲的基本杠桿之一,成了中國勞苦群衆革命鬥爭的組織者,是徹底進行民族革命戰爭的主力。本委會為紀念南昌暴動的勝利與紅軍的成立,特决定自1933年起每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7月1日,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作出《關於“八一”紀念運動的决議》:“批準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規定以每年‘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
  隨後,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軍委就如何搞好第一個建軍節作出了一係列决定。蘇區中央局宣傳部還特別統一擬定頒布了16條宣傳標語和31條口號,出臺了《“八一”紀念宣傳大綱》。蘇區黨、政、軍領導紛紛作出動員,毛澤東專門撰寫了《新的形勢與新的任務》一文,發表在7月29日的《紅色中華》報上;博古作了以《戰鬥的紀念節,戰鬥的任務》為題的多場專題演講;張聞天到機關、學校作了《“八一”與帝國主義戰爭危險》的專題報告。與此同時,蘇區各級政府組織群衆開展了集會、遊行、晚會活動,紅軍各部的宣傳活動更為熱烈。
  1933年8月1日,第一個“八一”建軍節慶祝活動在瑞金城南舉行。傍晚,蘇區軍民打着火把,從四面八方朝這裏涌來,工農劇社組成的歡迎表演團站在入口處,邊舞邊唱。慶祝活動分閱兵式和分列式,為防敵機轟炸,决定閱兵式在十七點到十九點半進行完。十七時,閱兵式開始,軍樂奏起,禮炮齊鳴,毛澤東、朱德、項英三位領導策馬而行,檢閱長達六百餘米的紅軍隊列,紅軍指戰員以註目禮相迎,歡呼聲、口號聲響徹雲霄。第二項是宣誓。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嚮新成立的紅軍工人師和少共國際師授軍旗,嚮兩個師發出奔赴前綫英勇殺敵的戰鬥命令,工人師和少共國際師組成兩塊方陣,指戰員高舉拳頭進行宣誓。第三項是授旗授奬。中革軍委領導分別給各紅軍學校授校旗,給紅軍各團隊授戰旗,嚮功勳卓著的紅軍指揮員頒發紅星奬章。中央政府和各黨、群團體代表緻祝辭,分列式隨之開始。紅軍第二團第五團第三十七團第四十團等方隊在一面面戰旗引領下闊步通過檢閱臺,戰士們一面高呼着口號、一面嚮檢閱臺上的首長行註目禮。長長的受閱隊伍從檢閱臺前整整走了一個多小時。堅定的步伐踏破夜幕,踏碎塵土,踹動着這個令人難忘的夜晚,把“八一”兩個大字嵌入史册。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産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産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着中國共産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决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南昌起義,由於客觀上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驗,沒有和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開展土地革命戰爭,而是孤軍南下廣東,企圖打開海口,爭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代,加之兩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最後遭至失敗。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鬥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八一南昌起義的目的
  起義的目的是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喚醒廣大中國人民,表明中國共産黨要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並不是要通過南昌起義這樣的一種起義方式來奪取國民黨的政權,共産黨的目的是聯合願意革命的國民黨左派,揮師南下廣東,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二次北伐,實行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八一南昌起義的經過
  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勾結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産階級,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共産黨人和革命群衆,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輓救中國革命,中共中央於7月12日進行改組,停止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領導。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分國民革命軍,並聯合以張發奎為總指揮的第二方面軍南下廣東,會合當地革命力量,實行土地革命,恢復革命根據地,然後舉行新的北伐。
  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聶榮臻、葉挺等在九江具體組織這一行動,但發現張發奎同汪精衛勾結很緊,並在第二方面軍中開始迫害共産黨人。隨即嚮中共中央建議,依靠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實行在南昌暴動”。據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組成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前往南昌領導這次起義。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11軍第24、第10師,第20軍全部,第4軍第25師第73、第75團以及朱德為團長的第五方面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隊一部,共2萬餘人。從7月25日起,第11、第20軍分別在葉挺、賀竜指揮下,陸續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嚮南昌集中。27日,周恩來等到達南昌,組成前敵委員會,領導加緊進行起義的準備工作。
   此時,國民黨武漢政府的第五方面軍(總指揮朱培德)第3軍主力位於樟樹、吉安、萬安地區,第9軍主力位於進賢、臨川地區,第6軍主力正經萍鄉嚮南昌開進;第二方面軍的其餘部隊位於九江地區;南昌市及近郊衹有第五方面軍警備團和第3、第6、第9軍各一部共3000餘人駐守。中共前委决定趕在援兵到來之前,於8月1日舉行起義。
  8月1日2時,在周恩來、賀竜、葉挺、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南昌起義開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戰計劃,第20軍第1、第2師嚮舊藩臺衙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第11軍第24師嚮鬆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守軍發起進攻。激戰至拂曉,全殲守軍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0餘支(挺),子彈70餘萬發,大炮數門。當日下午,駐馬回嶺的第25師第73團全部、第753個營和第74團機槍連,在聶榮臻、周士第率領下起義,8月2日到達南昌集中。
  起義成功後,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關於這次起義仍用國民黨左派名義號召革命的指示精神,發表了國民黨左派《中央委員宣言》,揭露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種種罪行,表達了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和繼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鬥爭决心。8月1日上午,召開了有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黨部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舉鄧演達、宋慶齡、何香凝、譚平山、吳玉章、賀竜、林祖涵(伯渠)、葉挺、周恩來、張國燾、李立三、惲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為委員。革命委員會任命吳玉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賀竜、葉挺、劉伯承等組成參謀團,作為軍事指揮機關,劉伯承為參謀團參謀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並决定起義軍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賀竜兼代方面軍總指揮,葉挺兼代方面軍前敵總指揮。所屬第11軍(轄第24、第25、第10師),葉挺任軍長、聶榮臻任黨代表;第20軍(轄第1、第2師),賀竜任軍長、廖乾吾任黨代表;第9軍,朱德任副軍長、朱剋靖任黨代表。全軍共2萬餘人。
  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衆數萬人集會,慶祝南昌起義的偉大勝利和革命委員會的成立。會後各界青年踴躍參軍,僅報名的學生就有數百人。
   南昌起義後,汪精衛急令張發奎、朱培德等部嚮南昌進攻。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計劃,指揮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沿撫河南下,計劃經瑞金、尋鄔(今尋烏)進入廣東省,先攻占東江地區,發展革命力量,爭取外援,爾後再攻取廣州。起義軍進至進賢縣時,第10師師長蔡廷鍇驅逐在該師工作的共産黨員,率部折嚮贛東北,脫離起義軍。由於起義軍撤離南昌比較倉促,部隊未經整頓,加上酷暑遠征,部隊減員較多,7日到達臨川時,總兵力約1.3萬人。
  起義軍在臨川休息3天,繼續南進。8月25日,先頭到達瑞金縣壬田以北地區。這時,駐廣東的國民黨軍第8路軍總指揮李濟深,調錢大鈞部9000人,由贛州進至會昌、瑞金地區,並以一部前出至壬田,阻止起義軍南下;調黃紹竑部9000人由南雄、大庾(今大餘)嚮雩都(今於都)前進,支援錢大鈞部作戰。在這種形勢下,中共前委决定乘錢、黃兩路兵力尚未完全集中實施各個擊破。當日,起義軍嚮壬田守軍發動進攻,殲其一部,於26日攻占瑞金縣城。接着,集中兵力進攻會昌的錢大鈞部主力,激戰至30日,攻占會昌縣城。兩戰殲錢大鈞部6000人,繳獲槍2500餘支(挺)。起義軍傷亡近2000人。9月初,起義軍一部在會昌西北的洛口地區,擊退黃紹竑部的進攻。
  會昌戰鬥後,起義軍陸續折返瑞金,改道東進,經福建省長汀、上杭,沿汀江、韓江南下。9月22日,第11軍第25師占領廣東省大埔縣三河壩,主力繼續南進,於23日占領潮安(今潮州)、汕頭。在此期間,李濟深令錢大鈞殘部牽製第25師,令黃紹竑部經豐順進攻潮安,令陳濟棠、薛嶽部3個師1.5萬餘人組成東路軍,由河源東進,尋起義軍主力决戰。
  根據上述情況,中共前委决定,第20軍新建的第3師隨革命委員會駐守潮汕地區,集中主力6500餘人迎擊東進之敵。9月28日,起義軍主力在揭陽縣山湖(玉湖)附近地區同東路軍遭遇,將其擊潰,繼嚮湯坑(今豐順市)推進,在汾水村地區與敵再次激戰,至30日,起義軍傷亡2000餘人,無力再戰,遂嚮揭陽撤退。是日晚,黃紹竑部攻占潮安。10月3日,起義軍主力在流沙(今普寧市)與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員會會合,繼續嚮海豐、陸豐地區撤退,在經過流沙西南鐘潭村附近的蓮花山時,再次遭到東路軍的截擊,激戰不勝,部隊大部潰散。革命委員會和起義軍領導人分散轉移,餘部1300餘人進入海陸豐地區。駐守三河壩的第25師,在給錢大鈞部以重大殺傷後,嚮潮安轉移,10月5日在饒平縣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師一部會合。
  此後,這兩支部隊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戰閩粵贛湘邊,最後保存起義軍約800人,參加了湘南起義,並於1928年4月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會合。
  
  八一南昌起義的意義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産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産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着中國共産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並為創建人民軍隊打好堅定的基礎。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决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附:“八一”建軍節的確定
   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嚮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建議,以南昌起義日——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每年的8月1日開展紀念活動。中央政府同意這一建議,並决定在紅軍成立紀念日期間,開展擁軍優屬活動。
   6月30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佈《關於决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命令指出:“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發生了無産階級政黨——共産黨領導的南昌暴動,這一暴動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開始,是英勇的工農紅軍的來源。中國工農紅軍的歷年的艱苦戰爭中,打破了帝國主義國民黨歷次進攻,根本動搖了帝國主義國民黨在中國的統治,已成了革命高漲的基本杠桿之一,成了中國勞苦群衆革命鬥爭的組織者,是徹底進行民族革命戰爭的主力,本委員會為紀念南昌暴動與紅軍成立,特定自一九三三年起每年八月一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7月11日,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作出《關於“八一”紀念運動的决議》宣佈:中華蘇维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的成立及奬勵與優待紅軍戰士起見,特决議如下:(一)批準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規定以每年“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並於今年“八一”紀念節授予戰旗於紅軍的各團,同時授予奬章領導南昌暴動的負責同志及紅軍中有特殊功勳的指揮員和戰鬥員。(二)責成內務部人民委員部製定紅軍傢屬優待證,發給一切紅軍戰士的傢屬收執。(三)在區蘇维埃政府土地部與鄉蘇维埃政府土地部與內務部共同管理之下及在鄉蘇维埃政府下組織優待紅軍傢屬委員會,管理優待紅軍傢屬的一切事宜。
  7月14日,中共中央發佈《為“八一”反帝反戰爭日與紅軍紀念日告紅色戰士書》,號召“全體中國的工農勞苦群衆武裝起來加入紅軍,擁護我們百戰百勝的紅軍,慰勞我們紅軍的傢屬。”同時,要求紅軍在“新的戰爭中,提高我們的軍事技術,鍛煉我們自己,解除敵人的武裝,武裝我們自己,使我們鐵的紅軍在不斷的勝利中日益壯大起來。”
  根據中共中央、蘇维埃中央政府、中革軍委的指示和决定,中央蘇區全面開展紀念“八一”活動。紅軍各部隊加強軍政訓練,特別是對紅軍官兵進行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任務的再教育,增強官兵的政治責任感。全國總工會發佈文件,號召蘇區工人突擊趕製3萬雙布草鞋慰問紅軍。蘇區共青團中央局號召共青團員,積極參加紅軍和開展慰問紅軍活動。少共蘇區中央局號召青年婦女,突擊做10萬雙草鞋送給紅軍來紀念紅軍成立紀念日。中共江西省委、福建省委、閩贛省委、粵贛省委也相繼作出佈置,要求各縣委做好“八一”慰問工作。蘇區廣大人民在縣、區、鄉黨委和蘇维埃政府領導組織下,紛紛開展擁軍優屬活動,進一步增強了軍政、軍民團结,提高了紅軍廣大指戰員的政治覺悟和戰鬥積極性。
  1933年7月1日,中央工農民主政府作出决議,規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佈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1949年8月1日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親歷“南昌起義”的湛江人
  ——小記戰將張金、張炎的軍旅生涯
  
  一九二七年,舉世聞名的“八一起義”槍聲在江西南昌市打響了,其中共産黨人周恩來、朱德、賀竜、葉挺等組織領導了這場武裝起義。
  在“八一起義”的中華國民革命軍隊伍中,有兩位是來自廣東吳川藉戰將張金(世德)、張炎兄弟倆,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義總指揮部任命張世德為中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二十九團團長,張炎已升任營長。他們倆是堂兄弟,共同親歷了著名的南昌“八一起義”。
  清末,張世德誕生於廣東吳川縣樟山村一個農民家庭,年輕時好學上進,關註國傢大事與形勢,追求真理,當其得知孫 中山先生推行民主革命運動,他胸懷大志,積極投身到孫中山的偉大革命鬥爭中去,投筆從戎,背起行襄,參加了中華國民革命軍,從此踏上了統一祖國大業的戰場,參與倒伐各地軍閥之戰役,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出生入死,指揮部隊,勇猛殺敵。功勳顯赫,是孫中山先生國民革命軍的功臣愛將。張世德堅定地擁護執行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主張,為了民族團结和統一祖國大業,參加北伐戰爭,徵戰沙場。
  1925年時為連長,參加南伐鄧本殷、東徵陳炯明,1926年北伐吳佩孚,同年8月時為第三營營長,參加遷回攻奪武昌城,配合葉挺獨立團連剋汀橋、賀勝橋,入武漢,大敗敵名將劉玉春部。繼而東下剋九江、南昌,三敗江西軍閥孫傳芳,回師武漢。1927年8月1日參加著名的南昌起義。1928年7月1日所在61師奉命北上湖南討桂軍,在湖南衡陽七塘戰役中,時任第9旅旅長的張世德,親自挂帥,率領兵旅與敵作戰,在戰鬥中身先士率,中張陣亡,壯烈犧牲。事後由當時的國民革命軍南京中央軍政府撥款,並由其堂弟張炎將軍親自辦,在故鄉樟山村建起世德陵墓園和紀念堂,同時建立世德學校(世德小學和世德農校),後來是世德中學,以彰顯紀念張世德將軍的卓著功勳。當年廣東省主席陳濟堂為陵堂題匾:“南鬥英靈”高度贊譽這位北伐中將。張世德犧牲後被謚封升為中將旅長。
  著名的愛國將領,抗日英雄張炎將軍是張世德將軍堂弟,1902年9月22日張炎出生於越南海防的一個華僑家庭,後隨父母到家乡務農,父亡後,他為了生計,先後到竜頭、廣州灣(今湛江市)打工。20年代初,參加孫中山所領導的粵軍,在其堂兄張世德連下當勤務兵。
  由於堅决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被送教導隊學習,結業後當班長。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師特務長,隨軍南伐鄧本殷,因作戰勇敢,晉升第十師排長。參加東徵陳炯明,榮立戰功升任連長。1926年春,參加北伐吳佩孚,同年8月,隨堂兄張世德(第三營長)參加迂回攻奪武昌城,配合葉挺獨立團,連剋汀泗橋、賀勝橋,入武漢,大敗敵名將劉玉春部。繼而東下剋九江、南昌、三敗江西軍閥孫傳芳,四師武漢。1927年隨軍北上討伐秦軍,在河南潁川大敗奉軍,屢立戰功,是年夏回師武漢,升任營長。8月1日與堂兄張世德一起參加了聞名遐邇的“南昌起義”。
  後來張炎在抗日戰爭中,升為十九路軍旅長,率兵參加著名的“淞滬戰役”,英勇抗擊日寇,成為著名的愛國抗日將領。解放後,毛澤東題詞:“張炎同志在革命鬥爭中光榮犧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鄧穎超題詞:“赤膽忠心獻身中華”。樟山村張傢兄弟共同參加了南討鄧本殷、東徵陳炯明戰役及北伐戰爭,也一起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南昌“八一起義”。他們倆屢立戰功,當為後世人所敬仰。
  
  電影《南昌起義》(1981年)
  導演:湯曉丹
  主演:孔祥玉、王定華、高長利
  編劇 Writer:李洪辛 Hongxin Li
  攝影 Cinematography:瀋西林 Xilin Shen
  製作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 [中國]
  幕後花絮
  影片再現了“南昌起義”的歷史全貌,反映了當時錯綜復雜的黨派鬥爭,並揭示了南昌起義的重要意義。影片實事求是地處理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追求影片的記實性,場面宏大,人物性格真實到位,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點。該片獲1982年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奬最佳服裝奬(曹穎平)、文化部1981年優秀影片奬。
  劇情簡介
  1927年6月,國民革命軍二次北伐得勝,汪精衛卻開始集合力量反共。陳獨秀沒有看清汪精衛的嘴臉,反對武裝工農。賀竜嚮周恩來表示堅决跟黨走。汪精衛準備從湖北總工會工糾隊開刀,中共中央先發製人,解散工糾隊,將全部人員編入賀竜部隊。
  7月15日,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黨中央接受了周恩來等人的意見,舉行“南昌暴動”,並委任周恩來為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喬裝身份抵達南昌。葉劍英在廬山獲悉汪精衛“鴻門宴”的陰謀,連夜下山將此事密告葉挺、賀竜。葉挺、賀竜當即把部隊開赴南昌,參與起義。張國燾趕至南昌想阻止起義,周恩來與之激烈辯論,多數人擁護周,起義仍按原計劃進行。因有人出賣起義情況,周恩來當機宣佈起義提前。
  8月1日清晨兩點,南昌起義的槍聲響起,葉挺、賀竜、朱德率部分路出擊,在大傢的浴血奮戰下,起義取得勝利。
  幕後製作
  一、孔祥玉和高長利的第一部電影
  孔祥玉曾經在多部影視作品裏扮演過周恩來總理,高長利也是和賀竜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影視,話劇等舞臺上,共扮演賀竜元帥二十餘次。而《南昌起義》這部影片恰恰是二位第一次出演電影,是兩人電影事業的起點,又同樣分別飾演了如此重要的兩個角色,為二人今後的影視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歷史人物“群星會”
   《南昌起義》作為一部史詩型的大片,再現了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産黨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譜寫了中國人民解放鬥爭新篇章的歷史事件。影片中不僅重點刻畫了周恩來和賀竜兩個角色,許多我黨的領導人,如朱德,葉挺,葉劍英等人也紛紛登場,圍繞“南昌起義”這個事件展現他們各自在歷史舞臺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影片中涉及的人物衆多,可謂是一場名副其實的“群星會”。
  三、有血有肉的我黨領導人
  《南昌起義》是文革過後,撥亂反正的一部重大題材影片。當時導演有個很創新的想法,就是不要人物過於概念化,應該更人性化的展示,把領導人從神壇上拉下來到普通人的角色,着力去刻畫一位位有血有肉的領導人形象,使之和觀衆,和生活更加貼近。所以,我們可以在影片中看到,原來周總理也會十分血性的拍案而起,原來賀竜元帥也會大聲斥責,懲罰犯錯的手下。這些設置在之前類似的影片中,幾乎不曾出現過。
  四、戰火硝煙中的愛情
  影片中,李顯剛飾演的戰士雙喜和張曉磊飾演的黑姑是兩個虛構出來的角色,在軍旅中穿插了一段纏綿的愛情。許多情節的設置都是導演精心的安排,比如黑姑給雙喜送雞蛋,兩人躺在草垛上憧憬未來,最後雙喜在起義中犧牲,黑姑伏在他身上大哭等,組成一麯令人潸然淚下的愛情悲歌。鮮明的人物個性,史詩劇中的愛情都為本片增添了亮色。
  五、政府和人民齊心“南昌起義”
  這部影片為了追求真實感,導演都是選擇到實地去拍攝,拍攝過程中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為了營造當時“南昌起義”時該市的氛圍,當地政府把當時南昌的一條街都改造成27年時的風貌。有條街叫勝利路,本來是計劃把土路修建成柏油路的,也是因為拍攝的需要,挖土機之類的機器全停了,保留以前的土路。
  六、創作陣容強大
  《南昌起義》這部影片除了集結了一批優秀的演員外,包括導演,攝像,剪輯等主創人員陣容也是非常的強大,導演是上影廠的著名導演湯曉丹,剪輯師藍為潔……也正是這個強大的團隊纔造就了這麽一部經典的影片,相信《南昌起義》是值得每位觀衆去細細品味的,那段歷史也都是值得我們去謹記的。
   南昌地图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