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 事件經過:
英國人在看當天的報紙,標題上
“波蘭遭到入侵,一些城市被炸”
在納粹吞併了奧地利與蘇臺德之後,就是傻瓜也看得出來,下一個目標將是波蘭,那裏不僅有日爾曼人,還有一個以日爾曼居民為主體的城市--但澤。前兩輪衝突與蘇聯沒多少直接關係,而在將要來臨的這一輪,波蘭是蘇聯最重要的鄰國,與蘇聯的安全切切相關。希特勒要在這個方向下手的話,蘇聯不可能超然事外。
在希特勒看來,波蘭甚至是比法國更不可饒恕的敵人,但在他執政一周年時,卻和波蘭簽訂了一個為期10年的互不侵犯條約。當然,希特勒這種人從不把條約當個東西,它或是表明欺詐,或是表明波蘭在侵略目標上的順序。1939年春天,他給武裝部隊下達了一份絶密的命令,此項命令的代號是“白色方案”,它的目標是在這年的8月底或9月初以突然襲擊方式入侵波蘭,像是跟自己鬥氣,他同時要求,這個時間不可更移。
1939年的7月,德軍的力量已空前強大,納粹德國幾乎白手起傢建立了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它的陸軍已達51個師,內含9個裝甲師。還有一支當時世界上任何國傢都沒有的摩托化部隊,在德國的語匯中,它被稱為“現代化騎兵”,以這樣一支力量進攻波蘭,拿戈林的話來說,“猶如拈死一隻虱子”。
波蘭的防務的確很單薄。它的空軍已經過時,陸軍臃腫不靈,海軍近乎為零,但波蘭人很強硬,國民團结,同仇敵愾,準備與入侵者拼死一搏。年輕人把他們的自行車貢獻出來,作為軍用。後備軍被緊急動員起來,大批愛國者聚集到徵兵站,報名參軍。
在英國,張伯倫似乎己幡然醒悟。他曾把政治生命押在慕尼黑,至德軍全部淪陷捷剋斯洛伐剋後,他已成為世界的笑柄,成為全世界最拙劣的政治設計師。這一回,他要洗刷自己。現在的倫敦有點準備打仗的樣子了:男人們應徵入伍;婦女則搞起了家庭防務;國防教育普及開來,它告訴人們,怎樣給嬰兒罩防毒面具,當大英博物館的2500幅藏畫已經轉移時,誰也不會認為倫敦的備戰是假的。
巴黎也劍拔弩張。法國人表示,希特勒如果敢於進犯波蘭,法軍則從德國的西壁打進去,拿下魯爾𠔌地,捏碎德國的經濟心髒。
對於波蘭和英法的動作,希特勒掉以輕心。他對他的將領們說:“我在慕尼黑會議上領教過英法的頭面人物,他們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戰爭的人,再說,英法憑什麽同我們打仗?他們根本不肯為一個小小的波蘭找死!”
希特勒算把英法揣摩透了,但7月28日傳來一個消息,據可靠情報,英法軍事代表團將赴莫斯科,屆時將形成共同抗德的聯盟。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自古形成的軍事大忌就是同時在東綫和西綫作戰。希特勒即便是個狂人,也要恪守這一信條。他既要入侵波蘭,準備在西綫與英法大打,就必須穩住東綫的蘇聯。同樣,英法的目的是要調動起東綫的蘇聯,迫使希特勒因懼於兩綫作戰而退縮。
蘇聯成了最壓秤的籌碼。對於斯大林來說,暫時還不存在倒嚮哪一方的問題,現在英法一方和德國一方都在他的股掌之上,他衹求利用這一歷史的機遇作出最有利於蘇聯自身安全的决策。
中國古代的《三國演義》,道盡了天下成鼎足之勢時的權謀運用。歐洲時下的局勢,頗有類似之處。斯大林的最大顧慮,就是納粹被英法引嚮東來,迫使尚未作好充裕準備的蘇聯與之提前相撞。斯大林的聲明把這層顧慮點得透徹之極,他指責英法挑撥蘇聯“與德國發生沒有根據的衝突”,並說蘇聯“絶不會因為資本主義國傢之間的爭奪而充當一方的炮灰”。蘇聯的本意是要退出這場遊戲,而處於法西斯刺刀尖下的波蘭倒促使斯大林下了最後的决心。
8月20日。莫斯科。在英法軍事代表團與蘇聯政府磋商時,蘇方代表伏羅希洛夫曾就蘇聯參戰提出過一個無可指摘的要求:蘇軍要保衛波蘭,抗擊納粹入侵,波蘭就必須允許蘇軍進入波蘭境內。但波蘭政府對俄羅斯人的戒心並不比對德國人的小,他們砰地一聲把大門關死了。當英法軍事代表團無可奈何地把這個消息通知伏羅希洛夫時,伏羅希洛夫也無可奈何他說,既然是這樣,那就衹好等待某個政治事件發生了。
伏羅希洛夫所暗示的“政治事件”,兩天之後便發生了。
8月23日,納粹德國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隨身帶着希特勒親筆簽署的全權證書,握有同蘇聯締結一項互不侵犯條約的大權,急匆匆地到達莫斯科。這時,距德國入侵波蘭的進攻打響,僅有8天,參加進攻的兩路德國兵團已進入陣地。
裏賓特洛甫是上午到達的,中午在德國駐蘇使館吃飯,下午便趕到剋裏姆林宮會見斯大林。當晚,雙方便簽署了一經簽字立即生效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8月25日,納粹的兩路大軍進入最後準備。它的南路集團軍以華沙為總方向,北路集團軍的任務是打通波蘭走廊,把德國主體部分與東普魯士重新連接起來。
8月26日。老規矩,德軍打響之前,但澤首先騷動起來。與奧地利、蘇臺德相比,但澤納粹分子的準備更充分些。納粹一直瞞着波蘭海關,把大批輕武器偷偷運進這個自由市;黨衛軍分遣隊一小批一小批地滲透進來,訓練當地的納粹分子,以便在必要時控製街道,設立據點。
8月27日,在但澤的局勢逐漸失去控製時,德國戰艦石勒蘇意格-荷爾斯泰因號駛入但澤港,並以禮節性訪問的名義停泊在港灣裏。
根據希特勒的“白色方案”,德軍在8月底9月初進攻波蘭。這個時間卡得很準,8月31日,夜幕籠罩歐洲的時候,150萬德國軍隊陸續到達波蘭邊境的發起地域。
9月1日破曉時分,德軍大舉入侵波蘭。這一日後來被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日。
天空中,德國機群吼叫着飛嚮目標區。幾分鐘之後,波蘭軍民遭受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中打擊。當機群與地面進攻結合起未時,全世界第一次領教了“閃電戰”是怎麽回事。
納粹的裝甲師在波蘭的領土上疾馳,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納粹的摩托化步兵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以每小時60公裏的速度嚮波蘭的縱深發展。它們通過錯綜復雜的通訊係統統一指揮,協調行動,演出了人世問前所未見的機械化大屠殺。
不到48小時,波蘭空軍就被摧毀。500架第一綫飛機大部分還沒有起飛,就在機場上被炸成一堆堆廢金屬。
不到一星期,波蘭陸軍便被擊潰。波蘭來得及動員的35個師,絶大部分不是被打散了架子,就是在鉗形攻勢下陷入重圍。
波蘭人進行了頑強抵抗,戰馬與坦剋搏鬥,步槍與火炮對抗,在一次又一次的無望掙紮中,留下一個又一個慘遭屠戮,橫屍遍野的戰場。
9月6日,波蘭政府逃離華沙。9月8日,德國裝甲師到達華沙外圍。9月17日,大局已定,對於一個自尊的民族來說,波蘭完了。
同是在9月17日,蘇軍出動了。從德軍入侵波蘭之初,蘇聯政府就嚴密註視着事態發展。依斯大林的本意,不能讓德軍推進到蘇聯邊境上,在蘇聯領土與德軍戰綫之間必須建立一個緩衝區。9月17日早晨,蘇軍進入波蘭東部,理由是保護波蘭境內的烏剋蘭和白俄羅斯少數民族。
9月18日,蘇軍與德軍在布格河畔的布列斯特碰頭,雙方誰也不前進了。此事讓史傢玩味無窮,它成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附有“秘密條款”的主要證據,不管“秘密條款”是否存在,既成事實是,波蘭在復國20年後,又一次消失了,德軍占領了它的西部,蘇軍占領了它的東部。
事己至此,我們可以看看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的表現了。在納粹入侵波蘭前,它們的態度都很強硬,宣稱一旦入侵將意味着戰爭雲雲,但希特勒動了真的後,它們的表現卻不怎麽樣,與事前所說相去甚遠。
9月3日,英國嚮德國宣戰,但這時英國在歐洲大陸連一個兵也沒有,在地面上與德軍毫無軍事接觸。
也是在9月3日,法國嚮德國宣戰,它本來擁有一支強大的陸軍,當納粹陸軍的主力撲嚮東邊的波蘭後,強大的法國陸軍卻並沒像事先所說,趁此機會直搗德國虛弱的西壁,而是躲在鋼筋水泥工事後面靜靜地坐着,眼睜睜地看着一個唐吉訶德式的英勇小國被消滅了。
波蘭戰事結束後,英國遠征軍進入法國,他們和法軍一道坐在工事後面,前面就是正構築工事的德軍,但英法聯軍很長時間沒放過一槍,就是幹坐着。正如丘吉爾事後譏諷的:“巴黎和倫敦以為坐着就能把那筆債躲過去”。
在吞掉波蘭後,面對英法的宣戰,希特勒得想一想往後的仗該怎麽打,因此也難得的安靜了幾天。第二次世界大戰風風火火地拉開了大幕,舞臺卻驟然沉寂了下來,但不管怎麽說,戰爭的機器一經啓動是無法停頓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畢竟是開始了。
但澤港(革但斯剋)
1939年春,希特勒决定入侵波蘭
波軍不重視防禦,德軍機械化部隊
迅速地出現在波軍的後方
波軍幾乎平均配置在國境綫上,縱深不大,從而
使德軍長驅直入,嚮波蘭腹地發展進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