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央政治局會議反對張國燾分裂中央
| 中央政治局会议反对张国焘分裂中央
事件經過:
中共中央催促張國燾北上的電文
1935年9月12日,紅四方面軍入川後,同當地黨組織,群衆地方武裝匯合建立了川陝根據地,紅四方面軍擴大成五個軍約十萬人,在徐嚮前指揮下,粉碎了四川軍閥劉湘二十萬敵軍的六路“圍剿”。張國燾被這場激烈的戰鬥嚇破了膽,一九三五年一月四日,致電中央,竭力誇大川陝根據地四周敵人的力量,為放棄川陝製造藉口。中央為了實現紅一方面軍從瀘州渡江同紅四方面軍會合的意圖,指示紅四方面軍配合行動,以主力嚮西南方向發展。張國燾違背中央命令,反而北進發動陝南戰役,致使沿川貴邊佈防,封鎖長江。在這種情況下,張國燾藉口配合中央紅軍北上,擅自放棄川陝根據地,嚮川西逃跑。
5月18日,張國燾在茂縣擅自成立“中共西北特區委員會”和“西北蘇维埃聯邦政府”,並自封主席。
中央軍委多次指示張國燾北上,而他卻一再反對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確戰略方針,堅持退卻到川康。為瞭解决戰略方針,中央召開了兩河口會議,决定:“集中主力嚮北進攻”,張國燾致電中央,重新拋出他的退卻方針,張還策動他的親信以“川康省委”的名義,要求改組中央軍委和紅軍總司令部,提出讓張國燾出任“軍委主席”。黨中央拒絶了這一無理要求;考慮到大敵當前,利於團结,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委。由於張國燾的阻撓,使紅軍在懋功和毛兒蓋地區,停留一個半月。致使鬍宗南得以重兵控製經鬆潘北去的交通要道,紅軍陷於被動地位。
8月4日,黨中央召開了政治局會議,討論當前形勢與任務。會上對張國燾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通過了《中央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决議》。針對張國燾軍閥主義,會議強調了黨在紅軍中的絶對領導作用,經過耐心說服教育和嚴肅的鬥爭,張國燾表面上接受了黨中央關於北上抗日的方針。部隊到達阿壩地區後,張國燾反黨野心大暴露,藉口葛麯河漲水,按兵不動。自恃其控製的武裝力量,拒不服從中央關於北上的命令,頑固地堅持其退卻路綫,竟把左路軍全部拉回天全、蘆山等地區。
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關於同張國燾的爭論及今後戰略方針》的報告。會議一致同意中央已經采取的措施和今後繼續北進,以遊擊戰爭打通國際聯繫,在臨近蘇聯邊界的地區創造根據地,以便獲得援助,爾後嚮東發展的戰略方針。會議通過《張國燾同志錯誤的决定》。指出:張國燾反對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堅持嚮川康藏邊境退卻的方針是錯誤的,張國燾為了貫徹自己的錯誤方針,采取了分裂紅軍的罪惡行為更是不能允許的。
鑒於張國燾另立中央的反黨罪行,1936年1月22日,中央政治局命令張國燾立即取消偽中央,放棄反黨立場,停止一切反黨活動,並决定在黨內公佈會議的决定。
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行為,遭到朱德、劉伯承等人的堅决反對。張國燾圍攻朱德,威逼他發表反對毛澤東和北上抗日的宣言,朱德嚴詞拒絶,堅持全黨衹有以毛澤東領導的一個黨中央。在極端睏難的環境裏,維護黨中央和毛澤東的統一領導。
後來,張國燾公開表示懷疑共産黨,對革命前途絶望,公然投到國民黨特務集團,1938年4月18日,黨中央决定將張國燾開除出黨,這一處分,獲得了全黨的擁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