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衡陽教案發生
| 事件經過:
同治元年(1862)二月,湖南衡陽、湘潭等地群衆紛紛焚毀天主教教堂、學堂、育嬰堂、藥材房等,對外國殖民者打着宗教旗號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予以堅决反擊。先是,法國天主教傳教士以《天津條約》為護身符,要挾清朝湖南巡撫以賓禮相待,並在衡陽、湘潭等地強占民田、民房、修築教堂、學堂等,進行文化侵略,激起湖南人民公憤。二月間,全省士紳公議驅逐天主教,“有界屋居住者,火之;有容留詭寄者,執之;有習其教者,宗族不齒,子弟永遠不準應試”。又發佈《闔省公檄》,指斥教會不敬祖宗,不分男女,傷風敗俗,不久遂發生衡陽教案。事件發生後,法國公使館代辦哥士耆嚮清政府提出嚴重抗議,並進行訛詐,迫使清政府將衡陽、湘潭兩縣知縣革職,賠修教堂,賠償損失了結此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