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紅軍長徵過草地
| 事件經過:
1935年8月,紅軍徵服了雪山以後,在毛兒蓋、波羅子一帶集結休整待命。前面就是縱橫數百裏、神秘莫測、人煙稀少的水草地。黨中央在毛兒蓋召開政治局會議,决定紅軍第一、第四方面軍分別在毛兒蓋和卓剋基兩地集中,混合編為左右兩路軍,在中共中央統一指揮下,繼續北上過草地。右路軍在毛澤東,周恩來、徐嚮前、葉劍英等率領下,從毛兒蓋出發,繞過鬆潘穿過草地嚮班佑前進。左路軍在朱德、張國燾、劉伯承等率領下,由馬塘、卓剋基出發過草地嚮阿壩地區開進。1935年8月21日,右路軍在毛澤東等率領下開始嚮草地進軍。部隊離開毛兒蓋以後,嚮北行走40裏就進入了草地。草地的情景,令人怵目驚心,舉目望去,是茫茫無邊的草原,在草叢上面籠罩着陰森迷蒙的濃霧,很難辨別方向。草叢裏河溝交錯,積水泛濫,水呈淤黑色,散發着腐臭的氣味,在這廣阔無邊的千裏沼澤中,根本找不到道路,一不留神就會陷入泥潭中拔不出腿。紅軍指戰員們踩着草墩一步一步地探索前進。越是往草地中心走,睏難就越嚴重。時風時雨,忽而漫天大雪,忽而冰雹驟下。衣服被雨雪打濕了,衹能靠體溫暖幹。夜晚露營時,更是寒冷難忍,大傢衹得擠在一起,背靠背取暖。草地裏沒有清水,衹能喝帶草味的苦水。經過幾天的行軍後,糧食吃光了,戰士們衹好沿路找野菜充饑,有時甚至嚼草根,吃牛皮。但是,紅軍個個都是英雄漢,他們忍受着寒冷、饑餓的折磨,以堅強的革命意志,堅持每天按計劃的路程前進。
經過七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在毛澤東等的領導下,戰勝了嚴寒饑餓,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走出了人跡罕至、氣候變化異常的茫茫草地,於8月27日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路軍也同時到達阿壩地區。兩天後右路軍發起包座戰鬥,殲滅了企圖堵截紅軍的鬍宗南部第49師,攻占了包座,打開了通嚮陝西、甘肅的大門,為實現黨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創造了有利條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