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淮軍成立
| 事件經過:
同治元年(1862)正月,李鴻章練成淮軍。先是,鹹豐三年(1853)正月太平軍攻入安徽時,安徽團練大臣呂賢基奏調編修李鴻章襄辦軍務,在安徽辦理團練。是年十月,呂賢基被太平軍擊斃,李鴻章也多次敗北,遂於鹹豐八年鼕投入曾國藩幕府。鹹豐十一年鼕,李鴻章在曾國藩保薦下赴淮南募集當地劉銘傳、潘鼎新、張樹聲、周盛波、吳長慶軍部地主團練武裝編練淮勇。次年正月練成,由李鴻章率領開到安慶,與原湘軍程學啓、郭鬆林部合併,號稱淮軍,約七千人,其編製、營規皆與湘軍同。三月,李鴻章率淮軍由安慶乘英國輪船開赴上海,置大營於近郊新橋,勾結英法干涉軍、華爾洋槍隊在奉賢、鬆江、青浦一帶抗拒太平軍,並采取“剿撫兼施”策略嚮太平天國蘇南地區反撲。十二月,李鴻章招降常熟、昭文、太倉一帶太平軍守將,會同“常勝軍”攻陷太倉、昆山等地。同治二年十月攻陷蘇州、無錫。次年二月奪取浙江嘉興,四月攻陷江蘇常州、丹陽。六月天京陷落後,李鴻章率淮軍配合湘軍攻取浙江湖州,繼赴安徽、江西、福建等地鎮壓太平軍餘部。在鎮壓太平天國過程中,李鴻章大量購置洋槍洋炮,雇用外國軍官裝備、訓練淮軍,逐漸擴充至六、七萬人。同治五年至同治七年,李鴻章率淮軍在山東、河南、湖北、江蘇和直隸地區鎮壓了東、西捻軍。同治十一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後,先後抽調淮軍軍官赴德國學習,並在天津設立水師學堂、北洋武備學堂,培養淮係將領,使淮軍成為中國第一支新式裝備的武裝力量,並形成了在清末政治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淮係政治集團。光緒十年(1884),淮軍將領張樹聲、潘鼎新等在中法戰爭中兵敗被革職,光緒二十年中日戰爭中,淮係將領丁汝昌指揮的北洋海軍和葉志超、衛汝貴等部淮軍均遭慘敗,淮軍勢力漸衰,其地位逐漸由袁世凱新式陸軍所代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