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八-一三”事變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37年   八月13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日機在上海上空狂轟濫炸
  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發動“八-一三”事變。事件起 因是,8月9日,駐上海日軍一中尉率一士兵,不顧中國衛兵的勸 阻,乘軍用汽車企圖衝入虹橋中國軍用機場進行挑釁。機場的中 國守軍忍無可忍,開槍將日軍官兵2人擊斃。事件發生後,上海 市市長俞鴻鈞即與日方交涉,表示希望以外交方式解决,日本政 府一方面派員與中國政府談判,麻痹中國,一方面則加緊製定作 戰方案,嚮上海增派軍隊。日軍準備就緒後,8月13日,即以上 述事件為藉口,嚮上海中國駐軍發動大規模進攻。中國軍隊在張 治中等將軍的率領下,在上海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奮力抵抗, 開始了淞滬抗戰。
  “八-一三”事變是日本經過長期和周密的預謀而發動的。
  7月17日,日本駐上海的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𠔌川清在給日 本海軍司令部的報告中強調:“為置中國於死命,須以控製上海 、南京是最要者。”日本參謀本部給天皇的奏摺也把日本通過戰 爭摧毀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進而控製富庶繁榮的江蘇、浙江兩 省,使中國喪失抵抗力的侵略目的暴露無遺。奏摺說:進攻上海 的目的,是“使其喪失經濟中心的機能”,“在適當的時機果斷 地實行對中國沿海的封鎖,以威脅中國國民及軍隊的生存,並切 斷對外經濟活動”。
  8月初,日本海軍迅即有計劃地組織長江沿岸各城中的日本 僑民遷移到日本租界。
  8月12日,日本陸海軍頭目達成出兵進犯上海的協議。當晚, 日本內閣召開秘密軍事會議,確定增派陸軍赴中國參戰。
  8月13日晨9時,6000餘名日軍在第三艦隊司令官長𠔌川清指 揮下,以租界為依托,突襲閘北,占據八字橋和持志大學,並以 日艦猛烈炮火濫炸上海市區。
  中國守軍奮起還擊,淞滬戰爭爆發。
  日方進攻部隊有: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第一0一、 第一0五、第一O六、第一一0、第一一四、第一一六等師團和海 軍陸戰隊,總計30多萬人;日軍統帥永野修身、上海派遣軍總司 令鬆井石根大將負責指揮。
  中國抵抗的軍隊分三路:右路軍轄第八、第十集團軍;中路 軍轄第九、第二十一集團軍;左路軍轄第十九、第十五集團軍, 另直轄部隊9個師,總計參戰軍隊約50個師,70萬人左右。馮玉 祥、顧祝同、張治中等均負指揮責任。
  會戰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日軍處守勢。中國守軍給進犯 日軍以嚴重打擊,並在14日主動嚮日軍陣地出擊。從8月23日以 後,會戰進入第二階段。此時雙方援軍到達,戰爭規模擴大。
  23日,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大將率第三、第十一 師團,在吳淞、川沙同時登陸。嚮吳淞、寶山、羅店、瀏河之綫 的中國守軍進攻,雙方展開激戰,傷亡慘重。至29日,羅店失陷。
  駐守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5軍進行抵抗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