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英國著名電影導演希區柯剋誕辰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德宗光緒二十五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899年   八月13日

地點: 中國

英国著名电影导演希区柯克诞辰
事件經過:

  懸念大師在與他的愛密謀什麽?
  1899年8月13日,希區柯剋生於倫敦。早年曾求學於倫敦聖伊格內修斯學院,後進工程航行學校,學習機械、電力、動力和航海。19歲在電報公司任職,同時在倫敦大學進修藝術課程。1920年跨入電影界。開始當字幕設計員,後指導拍攝無對白的場景。1922年當助理導演,同時兼做編劇、藝術指導,拍攝了《女人對女人》(1923)、《惡棍》(1925)等片。1925年升為導演,拍攝了《快樂的花園》,但他認為他的第三部影片《房客》纔是自己第一部得力作品。從此開始拍攝使之成名的“驚險片”。
  為希區柯剋作傳的文學家唐納德·斯波托說:“在與希區柯剋共進午餐時,我們談到過模仿的問題,這時他會聳聳肩並微笑着說,‘我們談點別的東西吧’。希區柯剋對大多數與他同時代的電影作品並不十分關註,因為創作自己的藝術作品已經使他非常忙碌了。”
  他的影響力既來源於藝術作品,也來源於生活。希區柯剋出生在倫敦,當時電影問世衹有幾年的時間,希區柯剋十幾歲時就開始看電影,甚至一直在追蹤與電影行業有關的報刊雜志。大約就在那個時候,他閱讀了一些偵探小說和驚險小說,特別是愛倫·坡的作品。
  有一次希區柯剋這樣評論說:“很有可能是因為我拜讀坡的作品時太投入了,以至於後來我自己也創作了許多懸念故事影片。坡嚮讀者講述的故事根本無法令人相信,但是那種敘述過程中令人着迷的嚴密邏輯性又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同樣的事情很可能明天就會發生在你身上。”1920年,希區柯剋在素描方面的天賦使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傢美國電影公司設在倫敦的製片廠中設計字幕卡片。他很快就遇到了一位大有前途的剪輯師兼場記監督阿爾馬·雷維爾,並最終與之結為夫婦。儘管人們衹有在偶然的情況下纔會將阿爾馬與希區柯剋的成功聯繫起來,但她卻成了希區柯剋最信賴的合作夥伴,“阿爾馬喜歡這部電影”對希區柯剋來說是最高的褒奬。
  希區柯剋和阿爾馬的女兒,曾在《列車上的陌生人》及希區柯剋的其他作品中擔任角色的帕特裏夏·希區柯剋·奧康奈爾說:“我父親會把他發現的劇本帶回傢,讓我母親看一下,如果她認為這個劇本可以拍成一部佳作的話,那就萬事大吉。如果她給出了否定的意見,那麽我父親就根本不會去碰它。”
  從《房客》、《戒指》等無聲電影到《一個知道太多的人》和《三十九級臺階》等有聲電影,希區柯剋逐漸成為了一位國際知名的大導演。本世紀30年代晚期,製片人戴維·塞爾茲尼剋將他帶到了美國,在這裏,希區柯剋繼續拍攝了一些他最有影響的影片,其中包括《後窗》、《眩暈》和《精神病》等。
  多年以來,他一直被認為是一位受歡迎的娛樂性電影導演(他自己也這樣說)。但是在本世紀50年代,特呂福和其他法國評論傢發展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電影導演”理論,將電影解釋為導演個人的想象。1999年8月,一個由世界上最傑出的電影導演組成的評判小組已經作出選擇,將《精神病》一片作為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剋的代表作。包括好萊塢的馬丁·斯科塞斯和澳大利亞的巴茲·盧爾曼在內的導演們受英國《畫面與音響》雜志之邀,評選希區柯剋最傑出的電影,以紀念這位大導演的百年誕辰。
  《精神病》講述的是諾曼·貝茨和他的母親在一傢陰森恐怖的汽車旅館裏經歷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該片擊敗了《眩暈》和其他影片而一舉奪魁。
  《畫面與音響》雜志的編輯尼剋·詹姆斯說:“在整個60年代和70年代,《精神病》一片一直被人們看作是一位喜歡采用聳人聽聞手法的導演拍攝的一部血淋淋的影片。”
  “近年來,它已經變成了一部極其受人推崇的作品。每一幅畫面都異常華美絢麗,並且被認為可能是繼《公民凱恩》之後攝製的最有影響力的影片。”1980年4月29日,希區柯剋病逝於美國洛杉磯。
  希區柯剋被歸入了世界最偉大的電影工作者的行列。
  1960年希區柯剋在片場指導演員
  1967年希區柯剋獲奧斯卡奬
  希區柯剋在電影節上與格蕾斯王妃(右)和妻子阿爾馬等人在一起
  希區柯剋與妻子阿爾馬和女兒帕特裏夏共享天倫之樂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