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國共産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

國度: 中國  

朝政: 北洋政府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21年   七月23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在這艘遊船上,中國共産黨宣告誕生
   1921年7月23日,新興的中國共産黨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晚8時,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租界貝勒路樹德裏3號開幕。出席會議的有國內各地和旅日共産主義小組的代表12人,他們是: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燼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共産國際代表馬林、尼科爾斯基也出席了會議,會議原定由陳獨秀主持,因陳未能出席,遂推舉張國燾主持會議,毛澤東與周佛海任記錄。
  張國燾嚮大會報告會議的籌備經過,說明此次會議的重要意義,並提出會議應當具體討論和解决的各種問題,首先是製定黨的綱領和實際工作計劃。馬林、尼科爾斯基在會上先後講話,由李漢俊、劉仁靜即席翻譯。代表們商討了這次會議的議程和任務。
   7月30日,一個法租界的偵探闖進會場,環視一周後說“我找錯了地方”,便匆匆退出。代表們迅速離開會場,十幾分鐘後,法租界巡捕包圍了會場,結果撲了空。會議被迫中止。當晚代表們决定:大會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繼續舉行。陳公博和共産國際代表馬林、尼科爾斯基等沒有參加南湖會議。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産黨第一個綱領。綱領共15條,主要內容:
  (1)首先明確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産黨”。
  (2)提出黨的基本任務和最終奮鬥目標是:以無産階級的革命軍隊推翻資産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傢,直至消滅階級差別;采用無産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鬥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傢私有製,沒收一切生産資料,如機器、土地、廠房、半成品等,歸社會所有;聯合第三國際。黨綱明確提出:“我黨采取蘇维埃的形式,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宣傳共産主義,承認社會革命力我黨的首要政策。”
  (3)對入黨作了嚴格的規定,同時還規定了黨員的活動原則和黨的組織原則:申請入黨者首先必須接受我黨黨綱和政策,並願成為忠實的黨員,在加入我黨之前,必須斷絶與我黨綱領背道而馳的黨派和集團的一切聯繫;然後,經一名黨員的介紹。經過申請人所在地的委員會至少兩個月的考察,再經多數黨員的同意後,方能吸收為正式黨員;如果其所在地有執行委員會,應經執行委員會的批準,才能吸收入黨。黨綱規定:“在黨處於秘密狀態時,黨的重要主張和黨員身份應保守秘密。”強調黨員不經黨的特許,不得擔任政府官員或國會議員。
  (4)對黨的各級組織機構的形式、職權和相互關係做了規定:黨中央的領導機構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在黨員人數超過500,或同一地方設有5個委員會時,應成立執行委員會,由全國代表會議委派10人組成。如果上述要求尚不具備,應成立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黨的地方領導機構是地方委員會,有5名以上黨員的地方應成立地方委員會。不到10人的地方委員會,衹設書記1人;超過10人的應設財務委員、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各1人;超過30人的,應從委員會的委員中選出一個執行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經當地委員會書記介紹,可以轉到另一個地方的委員會,中國共産黨的第一個綱領表明,中國共産黨是一個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以共産主義為奮鬥目標的完全新型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
   大會還通過了中國共産黨的第一個决議《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决議》。决議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是,加強對工人運動的領導,組織工人階級,大力發展工會組織,引導工人運動嚮着黨所指引的正確方向發展。决議規定要加強黨對宣傳工作的領導,一切中央的或地方的出版物,都必須符合黨的原則、政策和决議,一切中央的或地方的出版工作,都應該接受中央執行委員會的監督和管理。在所有産業部門成立工人學校,提高工人的政治思想覺悟,使他們認識到成立工會的必要性,並使工人學校逐漸發展成黨的中心機構。在政治鬥爭中,在反對軍閥官僚的鬥爭中,在爭取言論、出版、集會的自由中,對現有其它政黨采取完全獨立的政策,以維護無産階級的利益。决議最後規定,中央委員會應定期嚮第三國際報告工作。
   大會於7月31日下午閉幕。
   大會選舉産生了黨的領導機關--中央局,推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中國共産黨宣告正式成立。
  中共一大代表住所:上海白爾路389號
  毛澤東
  董必武
  周佛海
  何叔衡
  李達
  張國燾
  王燼美
  鄧恩銘
  馬林
  包惠僧
  陳潭秋
  李漢俊
  劉仁靜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