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俄國作傢車爾尼雪夫斯基誕辰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宣宗道光八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828年   七月24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車爾尼雪夫斯基,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文學批評傢、美學家、作傢。1828年7月24日生於薩拉托夫地牧師家庭,1846年在薩拉托夫正教中學肄業後,進入彼得堡大學語文歷史係。1848年結識彼特拉捨夫斯基小組的成員,開始閱讀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的著作。1850年大學畢業後,返回薩拉托夫,在中學教語文,因傳播先進思想,不久便被迫離校。1853年遷居彼得堡,開始為《祖國紀事》和《現代人》雜志撰稿,同時着手寫作學位論文《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係》。1855年學位論文獲得通過;同年鼕開始發表《俄國文學果戈理時期概觀》,研究俄國文學批評思想的發展。1856年主持《現代人》工作,並在該刊上發表了論述萊辛、普希金、列夫·托爾斯泰、謝德林和屠格涅夫等許多文章。他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繼承和發展了別林斯基的現實主義傳統,他的“美是生活”的著名論斷對俄國美學思想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同時還完成了不少哲學、經濟方面的重要論著,如《哲學中的人本主義原理》、《資本與勞動》等。他和杜勃羅留波夫一起領導的《現代人》雜志由於進行革命宣傳,於1862年被勒令停刊8個月。接着他本人也被投入彼得保羅要塞,關押了兩年。在獄中完成長篇小說《怎麽辦?》(1863)。1864年沙皇政府將他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在七年期滿後,又遭延長。在這期間,他以堅強的毅力寫了一些論文和作品,但衹有長篇小說《序幕》秘密傳到國外,得以保存下來。直到1889年纔被准許返回薩拉托夫。同年逝世。列寧在評價車爾尼雪夫期基時曾稱他是“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先驅”,此外還說他是“唯一真正偉大的俄國著作傢”。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