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之声
北美楓
百科
百科
字典
成語
找字
文字樹
文字通
知識樹
漢英
英漢
互譯
時光隧道
朝政
國度
今日是何年
讀書
詩歌
小說
歷史
百科
散文
旅遊
劇作
搜索
用戶
密碼
登陸
註册
English
簡體
繁體
pīnyīn
我的
圖片
我的地圖
北美枫文集
似曾相識
詩歌
小說
歷史
百科
散文
旅遊
劇作
北美枫
意見反饋
關於我們
頁面幫助
幫助
事件:
荷蘭理論物理學家洛倫茲誕生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文宗鹹豐三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853年
七月18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荷蘭理論物理學家洛倫茲
荷蘭理論物理學家洛倫茲由於提出“電子論”而獲得1942年諾貝爾物
理學奬。
1853年7月18日洛倫茲生於荷蘭阿納姆。曾就讀於萊頓大學,並於18
75年獲得博士學位。1877年他年僅24歲就成為萊頓的理論物理學教授。洛
倫茲在物理學和數學方面有廣泛的興趣。
他的早期工作是來自赫爾曼-馮-赫爾姆霍茲的著作,並開始於他的博
士學位論文。洛倫茲整理過麥剋斯韋的理論,首次使包括光的反射和折射
(彎麯)在內的各種效應可以得到完全解釋。
1892年到1904年間洛倫茲發表了一係列論文,論文的中心思想是提出
“電子論”。他提出物質的原子和分子包含着小剛體,每個小剛體攜帶一
個正電荷或負電荷。18卯年他把這些帶電粒子看作“電子”。通過這些電
子的效應,科學中的許多現象得到瞭解釋。洛倫茲相信,物質和稱為“以
太”的載波介質是不同的實體,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以電子作為媒介。他
認為光波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來自於物質中電子的存在,如果這些帶電粒子
振動起來,就會産生麥剋斯韋方程預言的光波。
1895年洛倫茲描述了電磁場中物質帶電粒子所受的力,現在稱為洛倫
茲力。1900年他把已被發現構成陰極射綫的帶負電的粒子確認為他的理論
中的負電子。洛倫茲由於研究磁場對輻射的影響而與皮特-塞曼共同獲得
190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奬。
然而電子論不能解釋像光電效應那樣的其它現象,事實上這些現象還
與洛倫茲理論互不相容,這些異常情況刺激了量子論的發展。
洛倫茲著名的其它工作,是他建議的解决19世紀80年代艾伯特-邁剋
耳孫和愛德華-莫利關於地球穿過以太運動實驗所提出的問題的方法。這
種解决方法也由喬治-菲茨傑拉德獨立提出來過,所以稱為洛倫茲-菲茨傑
拉德收縮。洛倫茲擴大了他的概念,並把這種概念置於更加堅實的數學基
礎之上,於1904年發表了稱為洛倫茲變換的最終形式。其中部分理論奠定
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1928年2月4日,洛倫茲在荷蘭哈勒姆去世。
穀歌地圖
必應地圖
Mapabc地圖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