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洛伦兹诞生

Country: 中国  

Dynasty: 清代

Chinese Era: 清文宗咸丰三年

Type of Event: Hot spot

Date: 1853 AD   July 18

Where: 中国

Event Details:

  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洛伦兹
   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洛伦兹由于提出“电子论”而获得1942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
  1853年7月18日洛伦兹生于荷兰阿纳姆。曾就读于莱顿大学,并于18
  75年获得博士学位。1877年他年仅24岁就成为莱顿的理论物理学教授。洛
  伦兹在物理学和数学方面有广泛的兴趣。
  他的早期工作是来自赫尔曼-冯-赫尔姆霍兹的著作,并开始于他的博
  士学位论文。洛伦兹整理过麦克斯韦的理论,首次使包括光的反射和折射
  (弯曲)在内的各种效应可以得到完全解释。
  1892年到1904年间洛伦兹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论文的中心思想是提出
  “电子论”。他提出物质的原子和分子包含着小刚体,每个小刚体携带一
  个正电荷或负电荷。18卯年他把这些带电粒子看作“电子”。通过这些电
  子的效应,科学中的许多现象得到了解释。洛伦兹相信,物质和称为“以
  太”的载波介质是不同的实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电子作为媒介。他
  认为光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来自于物质中电子的存在,如果这些带电粒子
  振动起来,就会产生麦克斯韦方程预言的光波。
  1895年洛伦兹描述了电磁场中物质带电粒子所受的力,现在称为洛伦
  兹力。1900年他把已被发现构成阴极射线的带负电的粒子确认为他的理论
  中的负电子。洛伦兹由于研究磁场对辐射的影响而与皮特-塞曼共同获得
  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电子论不能解释像光电效应那样的其它现象,事实上这些现象还
  与洛伦兹理论互不相容,这些异常情况刺激了量子论的发展。
  洛伦兹著名的其它工作,是他建议的解决19世纪80年代艾伯特-迈克
  耳孙和爱德华-莫利关于地球穿过以太运动实验所提出的问题的方法。这
  种解决方法也由乔治-菲茨杰拉德独立提出来过,所以称为洛伦兹-菲茨杰
  拉德收缩。洛伦兹扩大了他的概念,并把这种概念置于更加坚实的数学基
  础之上,于1904年发表了称为洛伦兹变换的最终形式。其中部分理论奠定
  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1928年2月4日,洛伦兹在荷兰哈勒姆去世。
   中国 Keyword: 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