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盟軍登陸西西裏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43年   七月10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意大利兒童嚮第五軍團的美軍士兵獻花
   1943年5月,盟軍全殲突尼斯的軸心國部隊後,將下一個目標鎖定西西裏島。從地圖上看,意大利像伸入地中海的高跟鞋,西西裏島像被鞋尖踢出的一塊石頭。盟軍衹要踩上這塊“石頭”,則可以進攻意大利本土,進攻西西裏的作戰計劃代號是“赫斯基”。
   西西裏之戰是兩個傳奇人物的聯手戲,他們是阿拉曼戰役的英雄蒙哥馬利和突尼斯戰役的英雄巴頓。前者是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後者是美國第7集團軍司令。
   1943年7月8日,3000多艘艦船載着盟軍離開突尼斯港口,開始橫渡突尼斯海峽。它很像一年後的諾曼第登陸戰役的一次彩排,因此創下了很多“第一次”。
   它是盟軍的第一次大規模兩棲作戰,也是盟軍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空降兵,他們是首批到達西西裏島的部隊。這種手段德軍已駕輕就熟,盟軍則是第一次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7月10日,盟軍發起了第一次灘頭登陸作戰,它也是戰爭爆發以來到那時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灘頭登陸作戰。在這次作戰中,盟軍還第一次使用了淺水坦剋。
   由於有這麽多“第一次”,同時又是盟軍第一次陸海空軍作戰綜合演練,所以協同中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少,其中有的是大問題。7月11日,空軍同時通知地面部隊兩件事:一是當夜有2000名空降人員增援,二是當夜德軍將要發動空襲。結果地面部隊把這兩件事搞混了,當載着空降人員的飛機飛來時,被誤認為來空襲的德軍飛機,一頓猛打,23架運輸機被擊落,損失了20%的空降人員。此事引起軒然大波,到底誰該對此事負責,直到戰後仍在爭論不休。
   在西西裏戰役中,希特勒也創造了一個自己的“第一次”,這就是他第一次表現出對德軍的“寬宏大度”,守不下去就撤,撤得越幹淨越好,顯然,他知道西西裏島不是一個守得住的地方,因此要求保存有生力量,收縮到意大利大陸,在那裏固守。
   為此,盟軍的主要目標是盡早拿下墨西拿。這是西西裏島東北角的港口,與意大利大陸僅隔一條狹窄的墨西拿海峽,德軍的補充全部來自這個港口,人員的進出也通過這個港口。盟軍一旦拿下這個港口,德軍不僅補充斷了,而且後路也斷了。這是個簡單的道理,雙方都認識得清清楚楚,所以盟軍從開始就往島的東北角壓,德軍則邊阻擊邊往東北角縮。由於英軍的登陸地區距墨西拿近,所以德軍主要阻擊蒙哥馬利,而埃特納火山又是英國第8集團軍進軍墨西拿的天然屏障。這樣一來,就便宜了巴頓。
   美國第7集團軍登陸僅12天就攻下了巴勒莫。它是西西裏島最大的城市和主要港口。巴頓打這個地方沒費什麽勁兒,原來德軍已有步驟地從海上撤走了。
   占領巴勒莫後,巴頓便嚮最後目標墨西拿猛打了。巴頓的脾氣和個性在這個時候得到了最鮮明的體現,他的軍隊表現出了令人膽寒的基本特色--速度。他象個馬販子般拽着坦剋往前趕,用連續不斷的進攻,使後撤的德軍來不及組織任何防禦。
   8月17日,巴頓的先頭部隊占領了墨西拿,英軍隨後也趕到了,但他們占領的是一座空城。 盟軍實現了占領西西裏島的計劃,並在38天的戰鬥中重創德軍3萬多人。但德軍也實現了自己的計劃,在日夜不停的撤退中,從墨西拿這個口子撤到墨西拿海峽對岸4萬多人。
   從墨西拿海峽的西岸望出去,隔着一道水就是意大利的鞋尖。當重返歐陸的戰鬥即將開始時,“火炬作戰計劃”也劃上了一個句號。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