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普法戰爭爆發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穆宗同治九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870年   七月19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19世紀60年代末期,一切反對拿破侖三世的社會力量都加強了活動。站在帝國對立面的不僅有工人階級,還有被波拿巴派排斥於政權之外的奧爾良派大資産階級,主張共和製的工業資産階級和中小資産階級。拿破侖三世已成衆矢之的,他决定通過對外戰爭來擺脫國內睏境,皇后歐仁妮指着自己的兒子說:“為了使這個孩子可以當皇帝,戰爭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拿破侖三世看到普魯士已成為德意志聯邦中實力最強的邦國,這對保持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優越地位是一大障礙,因此,他要與普魯士作戰。而對於普魯士說來,擊敗法國就成為它最終統一德國的關鍵,可是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十分狡黠,他既需要戰爭,又希望法國首先宣戰。
  由於兩國為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生爭執,戰爭危機終於出現。1868年,西班牙革命之後,女王伊莎伯拉被廢,王位虛懸。俾斯麥為使法國腹背受敵,便派人潛往西班牙,打算買通西班牙議會和臨時政府,擁立普魯士國王的堂弟為西班牙國王。由於謀事不周,走漏了消息。1870年7月初,法國為此嚮普魯士提出抗議。鑒於英國、奧地利、俄國等也附和這一抗議,普王威廉一世衹得宣佈撤銷其堂弟為西班牙王位候選人的資格。但是,拿破侖三世仍命令法國駐柏林大使,要求普王保證永不同意霍亨索倫家庭繼承西班牙王位。普王雖拒絶給予這種保證,但還是與法國大使達成了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隨後,普王將會見結果電告俾斯麥。俾斯麥渴望戰爭,他在與軍方人士商議後,當即篡改普王電文,使它對法國帶有侮辱性,並嚮各國使館和報界公佈。
  法國豈能容忍這種做法?拿破侖三世藉此於1870年7月19日首先嚮普魯士宣戰,於是普法戰爭爆發。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