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太平天國開科取士
| 太平天国开科取士
事件經過:
鹹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正式開科取士。原定每年十二月初九日(天歷)天王誕辰舉行,旋以幼天王於十月出生,遂改於十月初一日舉行。鹹豐九年後改為九月九日文試,九月十九日武試。每試取元甲三人,稱狀元、榜眼、探花,封職同指揮;二甲無定額,稱翰林,封職同將軍;三甲無定額,稱進士,封職同總製。中試者皆於其稱呼前加“天試”字樣。考試用八股試帖體,題目出自《舊遺詔聖書》、《新遺詔聖書》和《天命詔旨書》等。應試者不論門第出身。自鹹豐三年至同治元年(1862)共開十科。鹹豐九年洪仁玕總攬文衡,改定考試制度,於鹹豐十一年頒布《士階條例》,規定改三年一科;文試進士改稱達士、翰林改稱國土,武試進士改稱壯士,翰林改稱威士;除二甲首名傳臚仍封職同將軍外,國士、威士職同總製,三甲首名會雲職同監軍,達士、壯士職同軍帥。原定同治三年起照新制度實行,因天京失陷未果。太平天國科舉考試除上述“天試”外,尚有“東試”、“北試”、“翼試”數種。東王楊秀清生日在八月,北王韋昌輝生日在六月,翼王石達開生日在二月,故“東試”自鹹豐三年至鹹豐六年楊秀清去世,每年八月初十舉行;“北試”自鹹豐四至至鹹豐六年韋昌輝去世,每年六月二十日舉行;“翼試”自鹹豐四年至鹹豐七年石達開出走,每年二月初一舉行。考試內容、形式及取士授職等與“天試”大體相同。(以上日期凡“月”、“日”皆為天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