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太平軍進軍湘南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文宗鹹豐二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852年四月25日

終結時間: 1852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鹹豐二年(1852)四月,太平軍在簑衣渡受挫後,改變原定計劃,由陸路攻入湘南。二十五日攻剋道州,隨即以道州為大本營,分兵掠地,相繼攻占附近江華、永明等縣,七月初三日攻剋湘南重鎮郴州。太平軍在攻占道州、郴州等地之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休整,藉以宣傳革命,發動群衆,擴充力量。約有五萬餘人加入太平軍。其中包括許多經過戰鬥鍛煉的天地會會衆,也有不少道州、郴州一帶的挖煤工人。由他們組成的“土營”,擅挖地道,在以後一些攻堅戰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在道州休整期間,太平軍領導層曾就今後戰略問題進行過一番爭論。一些代表了占太平軍大多數的廣西農民“懷土重遷”的情緒,主張取道灌陽返回廣西,天王洪秀全也有入粵之意,但遭到東王楊秀清的反對。他認為,“已騎虎背,豈容復有顧戀?”為今之計,衹能繼續北進入湖北,然後東嚮直取南京,椐為根本,進而奪取天下。洪秀全接受了楊秀清的正確意見,確定了繼續揮師北上的戰略方針。另外,太平軍在進入湘南以後,以還以東王楊秀清、西王肖朝貴的名義,相繼發佈了《奉天討鬍檄布四方諭》、《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救一切天生天養諭》三篇文告。文告中,對清王朝腐朽黑暗的封建統治進行了無情的揭露。歷數了滿洲貴族入主中原以來殘害漢族人民的滔天罪行。並特別對漢族知識分子責以民族大義,號召他們變計來歸,與人民群衆一起推翻滿清王朝,建立“同享太平”的理想社會。文告的發佈,表明太平天國在宣傳方面已突破了單純的宗教形式和內容,直接嚮清朝統治挑戰,它不僅起到振奮人民群衆革命精神的作用,而且具有爭取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共同反清的策略意義。文告發佈後,迅速傳遍四方,甚至武昌內外,“亦多有之”,對宣傳革命,發動群衆,擴大太平天國的影響起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