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00年   六月29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諾貝爾奬金是以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的遺産設立的奬金。
  愛弗雷·諾貝爾是位傑出的化學家,他於1833年10月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他的一生中有許多發明,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安全炸藥。這項發明使他獲得了“炸藥大王”的稱號,並使他成為百萬富翁。他希望他的這項發明能夠為促進人類生活的繁榮作出貢獻,但事與願違,炸藥被廣泛地使用於戰爭。這使他在人們心目中成了一個“販賣死亡的商人”,為此,他深感失望和痛苦。諾貝爾在逝世前立下遺囑,把遺産的一部分--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每年約20萬美元的利息作為奬金,奬勵那些為人類的幸福和進步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和學者。為此,瑞典於1900年6月29日專門成立了諾貝爾基金會,並由其董事會管理和發放奬金。
  諾貝爾奬金現在共有6種,其中自然科學方面的有3種:物理學、化學、醫學或生理學。另外3種為文學、和平事業、經濟學。
  諾貝爾奬金由瑞典政府的一個委員會管理,物理、化學和經濟奬由瑞典皇傢科學院評定,生理或醫學奬由斯德哥爾摩加羅林醫學外科學研究院評定,文學奬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奬由挪威議會所選出的五人委員會評定。
  第一次諾貝爾奬金是1901年12月10日頒發的。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兩地隆重舉行頒奬儀式。自諾貝爾奬金頒發以來,它的評選過程從未改變過。每年由瑞典及各國已獲得諾貝爾奬者和各學科、行業權威人士鄭重推薦候選人約2000名,其中數百人被正式推薦給評審會,經長時間的調查與秘密會議决定出最後得奬人。諾貝爾奬金的頒發註重重大的科學成就,必須經歷時間的考驗,證明這些科學家的工作成果確實對科學、對生産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堅持這一條,就保證了發奬對象基本上選得準確,保證了得奬的科學成果的高水平。另外頒奬委員會還註意奬勵開創性的基本研究、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工具方面的創造性研究。
  一生中獲得過兩次諾貝爾奬金的科學家衹有兩人。第一位是居裏夫人,她由於發現了鐳的放射性而與其丈夫皮埃爾·居裏以及另一位法國物理學家安東尼-亨利·貝剋勒爾共同獲得1903年度的物理學奬。後來,為了表彰她在發現釙和鐳這兩個新元素方面的功績,又授予她1911年度化學奬。第二位兩次獲奬者是美國物理學家巴丁,他由於發明世界上第一隻晶體三極管而與另兩位美國物理學家一起獲得1956年度物理學奬。後來他又因為在超導理論方面取得突破與另外一位美國學者一起獲得了1972年度物理學奬。
  諾貝爾奬對推動科學研究和造福人類起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