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美國前總統格羅弗·剋利夫蘭逝世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德宗光緒三十四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08年   六月24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格羅弗·剋利夫蘭於1885年3月4日當選美國第22任總統。時隔4年,他又第二次入主白宮,擔任美利堅合衆國第24任總統。
  剋利夫蘭於1837年3月18日出生於在新澤西州卡爾德威爾的一個公理會牧師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紐約州的費耶特維爾和剋林頓度過的。他11歲進入紐約費耶特維中學,1850年就讀紐約剋林頓文學院,1851年又回到了費耶特維中學。1859年,他取得了律師資格後,便和別人組織了布法羅律師事務所,並參加了民主黨。
  剋利夫蘭是一位大膽改革,不徇私情的人。在任紐約州伊利縣行政司法官期間,為了根除人們習以為常的貪污受賄風氣,他疏遠了很多政治傢,但卻贏得了伴隨終生的不畏強暴、公正廉潔的好名聲。任布法羅市市長時,他又以“否决市長”而出名。1883年剋利夫蘭以58%對37%的選票,當選紐約州州長。在任州長期間,他在用人方面,堅持量纔錄用,把“政府機關應該得到公衆的信任”作為自己行動的口號。
  剋利夫蘭在第一次總統任職期間,受到了公衆的一致好評,文職改革者們喜歡他的所作所為,生意人贊賞他強調穩定幣值和經濟,強調政府工作效率。在1888年競選中,他敗給了本傑明·哈裏森,結束了他的第一個總統任期。1892年,剋利夫蘭擊敗了哈裏森,又回到白宮,開始了總統的第二任期。
  在剋利夫蘭的第二任期裏,充滿了風暴。1893年費城雷丁鐵路公司的破産觸發了經濟危機,引起了長期而慘重的大蕭條,隨之而來的是黃金儲備縮減、廣泛的失業、工業生産過剩、農産品欠收。此時歐州經濟也正在衰退。儘管剋利夫蘭有着執著的誠實,強烈的責任心和勇氣,但終因沒有把握住社會局勢而被這個巨大的災難所擊垮。
  晚年的剋利夫蘭隱居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為失去美國人民的信任和愛戴而深感沮喪。1908年6月24日,剋利夫蘭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傢中去世,終年71歲。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