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孫中山上書李鴻章
| 事件經過:
光緒十八年(1892),孫中山從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後,先後在澳門、廣州行醫。光緒二十年(1894)初,懷着“求知當道”的願望,起草了一篇長達萬言的《上李鴻章書》,準備北上天津,求見李鴻章。在這篇上書中,孫中山提出了“人能盡其纔,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變法自強主張。上書完稿後,先請陳少白作了一些修改,又商請曾經做過澳門海防同知、當時已辭官在廣州閑居的筍恆為他寫了一封去見盛宙懷的信,信中要求盛宙懷出面轉請其堂兄盛宣懷嚮李鴻章推薦孫中山。然後,孫中山攜帶上書及魏恆的信,在陸浩東的陪同下,經湖南到上海,如願以償地得到了盛宙懷的介紹函,同時還得到其同鄉前輩鄭觀應的幫助。鄭直接修書與盛宣懷,要求盛介紹孫中山去見李鴻章,“一白其胸中之素蘊”,還特別提出要盛氏代求李鴻章轉請總署發給孫中山遊歷泰西各國的護照。這年五月,孫中山抵達天津,將上書托人遞上,並期待着李鴻章的接見。時值中日戰爭爆發前夕,因李鴻章忙於軍務,孫未被接見;李是否看過孫的上書,亦不得知。上書雖然失敗了,但孫中山卻由此領到一張出國考察農業的護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