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 事件经过:
光绪十八年(1892),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先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光绪二十年(1894)初,怀着“求知当道”的愿望,起草了一篇长达万言的《上李鸿章书》,准备北上天津,求见李鸿章。在这篇上书中,孙中山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变法自强主张。上书完稿后,先请陈少白作了一些修改,又商请曾经做过澳门海防同知、当时已辞官在广州闲居的笋恒为他写了一封去见盛宙怀的信,信中要求盛宙怀出面转请其堂兄盛宣怀向李鸿章推荐孙中山。然后,孙中山携带上书及魏恒的信,在陆浩东的陪同下,经湖南到上海,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盛宙怀的介绍函,同时还得到其同乡前辈郑观应的帮助。郑直接修书与盛宣怀,要求盛介绍孙中山去见李鸿章,“一白其胸中之素蘊”,还特别提出要盛氏代求李鸿章转请总署发给孙中山游历泰西各国的护照。这年五月,孙中山抵达天津,将上书托人递上,并期待着李鸿章的接见。时值中日战争爆发前夕,因李鸿章忙于军务,孙未被接见;李是否看过孙的上书,亦不得知。上书虽然失败了,但孙中山却由此领到一张出国考察农业的护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