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張伯倫出任英國首相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37年   五月28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內維爾-張伯倫(1869一1940),英國政治傢,20世紀30年代綏靖政策的代表人物。1869年3月18日出生於伯明翰市。
  1918年當選下議院議員,1922年起歷任郵政大臣、衛生大臣、財政大臣等職,為保守黨領袖。1937年5月28日,張伯倫出任首相。
  此時歐洲的安全已受到德意法西斯的威脅,張伯倫對希特勒和墨索裏尼作了一係列讓步,想藉此換取歐洲的和平。他所執行的政策被後人稱為“綏靖政策”。1938年希特勒出兵侵占奧地利,隨後又陳兵捷剋邊境。張伯倫在下院發表演說譴責德國的侵略行為,但無具體的行動;相反默認了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和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並縱容日本侵略中國。
  在隨後出現的蘇臺德危機中,張伯倫於1938年9月間兩次飛往德國親自與希特勒會談。9月28日至30日,與希特勒、墨索裏尼和達拉第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同意德國對捷剋斯洛伐剋的領土要求,並迫使捷剋政府同意慕尼黑協定。9月30日張伯倫同希特勒簽署了《英德互不侵犯宣言》。
  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在國內召緻許多人的反對。1939年3月德國侵占整個捷剋斯洛伐剋後,英國開始采取措施加強防禦,張伯倫宣佈給予波蘭軍事保障。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張伯倫對德國發出最後通牒,在遭到德國拒絶後對德宣戰。戰爭初期,張伯倫並未有效地組織全國進行戰爭,出現了前綫無戰事的“奇怪戰爭”狀態。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直接威脅英法安全。張伯倫搬起石頭打了自己的腳,靖綏政策徹底破産。同日,張伯倫被迫下臺,讓位給丘吉爾聯合政府。同年9月9日,張伯倫病逝。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