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時務學堂創辦

國度: 中國  

朝政: 清代

國君紀年: 清德宗光緒二十三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897年八月28日

終結時間: 1897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光緒二十三年(1897),維新派在長沙創辦時務學堂。時務學堂是湖南重要新政之一,由譚嗣同等發起,得到湖南巡撫陳寶箴、按察使黃遵憲及學政江標的支持和贊助。光緒二十三年八月(1897),發佈《湖南時務學堂緣起》,闡明了設學校、培養維新人才的宗旨。既有成議,陳寶箴遂任命熊希齡為提調,主持學堂的一切行政事務,决定延請梁啓超、李維格分任中、西文總教司,另聘韓文舉、葉覺邁、歐榘甲、唐纔常等任中文分教習,王史為西文分教習。八月二十八日,第一次招考,錄取學生四十名。九月正式開學。十月中旬,梁啓超由滬抵湘,擬訂《學約》十章,即立志、養心、治身、讀書、窮理、學文、樂群、攝生、經世、傳教。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初一日,時務學堂第二次招考,錄取內課生三十名,外課生十八名,附課生七名。閏三月,又錄取第三期學生,其中內課生四十六名,外課生五十二名,各送北洋學生十名。時務學堂的功課,分為兩種,一為普通學,包括經學、諸子學、公理學、中外史志及粗淺的格算諸學;一為專門學,包括公法學、掌故學、格算學。學生須先鑽研儒傢著作中的“言大義”,然後擇取中外政法比較參證,以明了維新變法的旨意。教習還勉勵學生研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傢的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以求治國之道。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閏三月,學生已達到二百人左右,其中著名的有蔡鍔、林圭、秦力山等。時務學堂的教學深為封建頑固勢力所忌恨,四月,嶽麓書院院長王長謙紀念劣紳葉德輝等人上書陳寶箴,攻擊梁啓超、韓文舉等人“陰行邪說”,“實皆康門謬種”,要求陳寶箴“嚴加整頓”。這一要求未被采納。王先謙又夥同葉德輝等煽動他們控製下的三個書院的部分守舊學生,製定了所謂《湘省學約》,以加強對書院學生的控製,防止他們受時務學堂的影響。葉德輝還寫了《輶軒今語評》、《長興學記駁義》、《讀西學書法書後》、《正界篇》等文,對康、梁的民權、平等學說肆意詆毀。在封建頑固勢力的猖狂進攻下,時務學堂主事人漸存妥協,熊希齡一方面上書撫院,籲請“立案”,研究解决王先謙、葉德輝等人對梁啓超的毀謗一事,一方面又迫於“惡勢”,辭退了中文分教習。梁啓超、韓文舉、葉覺邁、歐榘甲等亦相繼離湘而去,時務學堂被迫停辦。戊戌政變後,改為求是書院。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