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丘吉爾臨危受命出任英國首相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40年   五月10日

地點: 中國

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
事件經過:

  即便倫敦化為灰燼,也比淪為德國奴隸強多少倍--溫斯頓-丘吉爾
  1940年5月10日,溫斯頓·丘吉爾,英國對希特勒搞綏靖政策的激烈批評者,於今日自豪地以首相身分步入下院,發表了第一篇首相演說。“我能奉獻給國民的沒有其它,”丘吉爾說:“衹有熱血,眼淚和汗水。”丘吉爾是在張伯倫辭職之後,3天前應英王喬治六世要求,組建一屆新政府的。張伯倫是在工黨和他本黨保守黨的日益增長的壓力之下被迫辭職的。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英國政治傢。出身於貴族世傢。1894年畢業於皇傢軍事學院,1895年從軍,曾參加英國在印度、蘇丹和南非的戰爭。1906年作為自由黨議員進入下院,歷任各屆政府大臣。1919年1月出任陸軍大臣,積極參與武裝干涉蘇俄。1922年退出自由黨,後加入保守黨。30年代反對綏靖政策,主張增加軍備開支,反對簽訂《慕尼黑協定》。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出任張伯倫政府的海軍大臣。德國進攻法國後,張伯倫被迫下臺。1940年5月10日,丘吉爾出任聯合政府的首相兼國防部長,組成戰時內閣。丘吉爾决心把反對希特勒德國的戰爭進行到底。戰爭初期,英國遭受一係列失敗。法國投降後,希特勒企圖誘使英國和談,遭丘吉爾拒絶。於是德軍對英倫三島狂轟濫炸,但未能迫使英國屈服。丘吉爾在國內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以應付戰爭。1940年5月22日通過了緊急權力法案,增加了政府在戰時對全國的經濟生活和人力物力的控製。1940年5月建立國民自衛隊,增強英國防衛力量。1941年蘇聯和美國捲入戰爭後,英國立即與各反法西斯國傢攜手合作。1941年7月12日英蘇在莫斯科簽訂對德作戰聯合行動協定。1941年8月14日,丘吉爾和羅斯福發表了《大西洋憲章》。丘吉爾還與羅斯福、斯大林在戰爭後期進行了一係列會晤,召開了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討論對德、日作戰的問題,同時針對戰後世界的安排達成了一係列協議。丘吉爾領導英國人民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1945年5月8日歐洲戰事結束。7月英國舉行大選,丘吉爾失敗而辭職,讓位給工黨政府。1946年3月5日,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富爾頓演說》,主張英美聯盟,對抗蘇聯,揭開了“冷戰”序幕。1951年10月議會選舉,保守黨取勝,丘吉爾再次出任英國首相。在第二任內,基本上保持了工黨政府的部分企業國有化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在防務領域試製成功第一顆原子彈,成為第3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傢。在對外政策方面,把英美聯盟作為對外政策的基礎,對蘇聯采取強硬態度。1954年10月促成了《倫敦一巴黎協定》的簽訂,使西德加入北約,同年9月英國參加了“東南亞條約組織”,隨後又加入“中央條約組織”。1955年4月5日,丘吉爾因年齡和健康原因辭職。1953年丘吉爾被封為爵士,獲嘉德勳章,同年獲諾貝爾文學奬。著有《世界危機》、《英語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等。1965年1月24日逝世。
  因綏靖政策下臺的張伯倫
  丘吉爾視察英國皇傢海軍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