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泰坦尼剋號與冰山相撞後沉沒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12年   四月15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泰坦尼剋”號在靠近紐芬蘭的海域沉沒
   1912年4月15日,英國白星航運公司的驕傲泰坦尼剋號在其處女航中在距離紐芬蘭150公裏處誤冰撞山而導致沉沒。
   泰坦尼剋號長約269公尺,排水量為46000多噸,頭等艙的票價相當於如今的50000美元。這艘巨輪有16個排水艙,號稱永不沉沒。有史以來最大、最豪華的巨輪,原訂於16日抵達紐約港。
   4月10日,泰坦尼剋號由英國南安普頓開始其處女航,為贏得北大西洋遠洋輪的最高榮譽--藍飄帶奬,船長愛德華-史密斯選擇了條較短的夏日航綫橫越大西洋,鼕季的航嚮通常不走這條航綫以避免與冰山相撞。但船長史密斯仍以22節(等於時速41公裏)全速穿越北大西洋的冰川地帶嚮前航行。14日23時45分這條全長269公尺的巨輪與冰山相撞,右舷至船身中央被撕開道90公尺的裂縫,海水大量涌入船身。船長史密斯立即發出CQD(速來,危險)及SOS求救信號,並下令放救生艇。由於救生艇數量太少,無法容納全部的2224名乘客,因而船上秩序大亂。裝載着許多富人和名人的泰坦尼剋號終於在4月15日凌晨2時20分沉沒,有1513名乘客喪生,僅有711人生還。死者中包括些工業界的精英人物,如創建著名的美國麥西百貨公司的約翰-雅各布-阿斯特和伊希多-施特勞斯,以及泰坦民剋號的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
   顯然,大多數乘客沒有意識到出事。船與冰山相撞時,輪船衹是稍稍顫動下,沒有激烈地顛簸。開始,乘客們對此並沒在意,他們仍在艙內穿衣服,準備去吃飯。
  街頭的人們從報上獲悉不沉之舟沉沒的消息
   多種因素增加了這次海難的受害人數:救生艇數量不夠,許多沒裝滿人就放下了水,些人愚蠢到寧願呆在大船上也不願把性命交給這些小艇;些過路船衹不相信它們收到的求救信號而沒迅速趕到。此外,由於氣候很冷,船沉後雖有不少人浮出水面,冰冷的海水卻意味着浸在其中的人仍將很快死亡,救生背心幾乎沒有什麽用處。有兩衹載滿從泰坦號上逃下來的人的救生船被泰坦尼剋號下沉時形成的旋渦捲進海底。
   在逃難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感人事跡:船上的管弦樂隊直到船沉的最後刻還在演奏;船上大多數的工作人員和他們的妻子拒絶搶救,她們在船上與丈夫手拉着手,隨着泰坦號沉入大海;百萬富翁約翰-雅可布-阿斯特把他的新娘放進了救生艇自己留在船上,人們從此後就再也沒見到過他......
   由於這次海難,1913年在倫敦舉行了第屆國際海上生命安全會議,要求加強安全及救護措施。
   1985年9月1日“泰坦尼剋”號殘骸在紐芬蘭附近被發現。
  不沉之舟沉沒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