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字孝達,號香濤,直隸南皮人。同治進士,歷任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等職。同治十二年(1873)授四川學政。後調任山西巡撫。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時,再升兩廣總督,起用馮子材抗擊法軍。光緒十五年(1889)調湖廣總督。光緒二十年(1894)代劉坤一為兩江總督。甲午戰敗後,變法呼聲日高,張亦上疏阻和議,要求變通舊法,力除積弊。光緒二十一年(1895),捐金資助《時務報》,列名強學會。而一旦察覺康有為、梁啓超的變法主張同自己大相逕庭,張便力加詆闢。光緒二十二年(1896),下令查禁上海強學會及《強學報》。旋回湖廣總督任。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撰成《勸學篇》。這是戊戌時期對抗變法維新思潮的代表作。全書共二十四篇,計四萬餘言。分內篇九:同心、教忠、明綱、知類、宗經、正權、循序、守約、去毒;外篇十五:益智、遊學、設學、學製、廣譯、閱報、變法、變科舉、農工商學、兵學、礦學、鐵路、會通、非弭兵、非攻教。“內篇務本,以正人心;外篇務通,以開風氣”。“本”指封建的綱常名教,“通”指有關工商業和學校報館諸事。前者不能支援,後者則可以變通舉辦。該書係統闡述和發揮了“舊學為體,新學為用”的思想,主張在維護封建專製制度的前提下接受西方的科學技術。它極力攻擊維新派“開議院、興民權”的政治主張,斷言“民權之說無一益而有百害”,堅决反對資産階級的變法維新運動。同時極力贊頌清王朝的“深仁厚澤”,宣揚“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該書具有調和中西、折衷新舊的色彩,深得清廷賞識。光緒帝披覽後,認為“持論平正通達,於學術人心大有裨益”,並發佈上諭,命各省“廣為刊布,實力勸導,以重名教而杜卮言”。又諭令總理衙門排印三百部。《勸學篇》“挾朝廷之力以行之,不脛而遍於海內”。帝國主義者對此書也很欣賞,先後譯成英、法文字出版。光緒二十六年(1900),紐約出版烏特勃來基(Samuel I Woodbridge)譯本,題稱《中國唯一的希望》(China's only Hope;An Appeal by the Greatest Victroy Chang Chintung)。